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1/40页)
第101章
廖知州同纪楚说了之后, 还道:“提前跟你讲一下,还要往上面报,等他们的最终消息吧。”
不过纪楚愿意去, 其他人肯定也会同意。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至于立场?
大家都觉得, 他是自己那边的人。
廖知州心头大事放下, 便一边处理离任的事,一边宣布分配良种的方案。
这让曲夏州众人, 一时不知道该先讨论哪件事。
知州调往京城,妥妥地升迁, 务必要打好关系,对以后的仕途只有好处。
顺便打听一下接任的是谁,提前打点,以后更好做事。
尤其是本地乡绅贵族,官员们说走就走,他们可是扎根在这的。
但良种的分配方案, 又让他们很不满。
如果是价高者得, 他们是愿意的。
如果是税收高的地方的, 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两种想法交织下,让人都快精神分裂了。
说到底, 凭什么给最穷的县?
还要给最穷的人?
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廖知州直接道:“你不事农桑, 这就合适吗?”
对有钱人来说, 良种是用来积累财富的。
对穷人来说, 这是为了能吃饱,以及改善生活的。
如果发给他们,那才是不合适。
也有乡绅只得道:“我们地位, 反而不如他们了。”
纪楚肯定也不会惯着:“人家劳动所得,确实比你们强些。”
知州通判混合双打下,曲夏州没人再敢有意见。
毕竟消息传出,各地百姓纷纷拥护。
这世上还是穷人更多些,乡绅们倒也不敢多讲。
放在其他地方还需要扯皮的良种分配,不到五日便直接推行下去。
曲夏州做事的节奏越来越快,行事方法也越来越有效。
“在曲夏州做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啊,谁让这边事多且杂,再青涩的官员扔到这,都能成为老油条。”
甚至还会学到廖知州跟纪通判身上的利落跟果决。
这两位说做什么,那必作什么的,尤其是纪大人,还一心为民,没有私心。
安丘县的张秀才,便是一直拿他当榜样。
张秀才今年再次参加乡试,住在州城的时候,听到良种分配的事,还尤为激动,直接道:“这就是纪大人的性格,肯定是他提起来的。”
身边同窗道:“张秀才?你家养蜂不是挺有钱吗,这第一批良种也分不到你家,你高兴啥什么。安丘县可是绝对得不到粮种的。”
“嘿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分我家就对了!就给最穷的县才是。”
旁边默默背书的穷县考生看了看张秀才,有些呆滞道:“你们安丘县愿意?”
“多数人都愿意。”张秀才丝毫不避讳,“我们可是纪大人带出来的百姓,怎么会不知道真的为百姓考虑。”
“这风水轮流转,有朝一日我们县若是落难了,那纪大人也会帮我们。”
这在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底气。
不要害怕!
大家都有日子难过的时候。
但那时候,救济就会发到你们手上。
倘若有朝一日你有钱了,也别怪不偏袒你,因为有其他人更需要照顾。
那穷县的秀才有些说不出话,他叹口气。
纪大人名声在外,竟然不是虚的,要是能见他一面就好了。
张秀才倒不敢夸口,他自己去见纪大人还好,带着其他人过去,只怕不妥当。
这位张秀才,便是安丘县养蜂户张文胜。
他们县免学费之前,他在外面读书,回来之后考了几次乡试都没成。
今年二十九的他年纪不算大,准备再考两三次,所以心里一点压力也没有。
谁让他平时该读书读书,该养家养家,两件事都不耽误。
他们安丘县出来的学生,都是要做实事的。
想到已经去了滇州府的林元志林大人,他便无比向往。
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可林元志已经去做官了,给他写信时说了滇州府的山峦起伏,说了那边气候温润,跟他们这里截然不同。
真想去看看啊。
不说了,还是赶紧备考吧。
希望他也能做一个像纪大人这样的好官。
曲夏州良种分配方案,让他们一州官员都得了好名声,周围其他地方提起他们的,无一不夸赞。
至于其他人想要得到良种,只能再等等了。
好在最迟后年,整个曲夏州应该都能种上良种麦田。
其中功劳最大的朱大人跟谢主簿被许多地方争着要。
不出意外,两人都会有好去处。
只是秀才的谢主簿,大概率能当上县丞,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好出路,而且他也绝对有这个能力,担当要职。
朱大人同样被许多地方争抢,只要他能去自己家乡任职,给多少好处都行的。
原本无人问津的朱大人,此刻变得人人追捧了。
好在他沉寂许久,对大家的热情心里有数,并未过分张扬,只道:“算是报了家里的养育之恩。”
让他家不至于被他连累,被人指指点点。
曲夏州的变化,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更给了无数地方信心。
“曲夏州都能发展起来,咱们这也可以。”
“人定胜天!”
是的,人定胜天。
哪有天生的好地方,都是依靠百姓们一点点改造出来。
而曲夏州的技术,好处,也在惠及其他地方。
比如夏收结束之后,就匆匆回边关的仙阳,善钦两地百姓。
他们三月底去的边关修城墙,赶在五月夏收前回了家。
现在麦子收完,稍微歇息一阵,便立刻要回来。
村里懒汉还问:“那么辛苦干什么,修城墙又累又苦的。”
这些人根本懒得理。
在曲夏州修城墙,根本没那么苦啊。
而且工钱合理,他们都铆足劲给自己盖房子呢。
去干活的人,把挣来的银钱,加上收麦子的钱留给家里,开始修缮房屋。
等他们十月份回来,就能看到效果了。
有这个奔头,肯定要赶紧去做事的。
省得被关外那些人抢先了。
你们觉得这活辛苦,关外的人眼巴巴看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