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154章 正文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第154章 正文完结(第2/4页)



    就连很多大家族里,都有子弟仆从一字不识,都是很正常的啊。

    这种扫除文盲的话,谁敢提起?

    也就皇家敢说,让自己身边人个个都识字吧。

    纪楚才不管那么多,已经吩咐人去教书了。

    不用动衙门的书吏,更不用官学的人,直接从流放犯人里面选。

    那些犯人多是犯官家眷,还有犯官本身,让他们也出出力。

    来昌河州劳动改造两年以上的,才有资格去教学。

    这样一来,既不用付银子,这些人还抢着去,对他们很多人来说,能再摸到书本,就是幸福了。

    昌河州跟岐州所有衙门,有条不紊安排差事。

    虽说烦琐了些,但做起来却动力十足。

    一个是,跟着纪大人做事有指望,二是这些都不是无用功。

    读书识字是好的,让大家有事可做也是好的。

    所以往年冬日,要么睡大觉,要么喝酒打牌的百姓们,也有了项正经事。

    认字!

    就认自己的名字,认常用的数字。

    稍微有些见识的犯官,看着纪楚一项项政令,直接道:“不出三五年,昌河州跟岐州,就会与众不同。”

    那么多识字的人,那么多产业,还连通了草原跟内地,甚至跟海上也在接触。

    这样的地方,必然与众不同。

    谁能想到,前些年那会,昌河州还是很多人口中的不毛之地。

    或许这里本来就很好,只是他们没发现。

    又或者是,现在被认为是风水宝地的地方,千百年前同样难以生存。

    靠着华夏百姓一点点改造努力,才有了今日的鱼米之乡,千里麦田。

    不少犯官,竟然在这种环境下,慢慢改变自己的心态。

    再看着如今平临国的情况,狭隘跟自私,在如今的平临国里,简直不值一提。

    因为人人都知道,这里将会有更好的生活。

    纪楚连轴转了几个月。

    年初在安置这里的百姓,在分良种跟棉花籽。

    之后又跑去赈灾,回到任地之后,各地情况还需要了解。

    一直到十月份,终于能安心坐下来休息。

    可他回到后宅,发现家里根本没大人啊?

    乐薇跟李娘子都在造船厂。

    振儿跟他家娘子,一个在广宁卫,一个去养殖场忙了。

    家里就剩下振儿快一岁的孩子,还有他闺女绵绵。

    绵绵也很忙,今年三岁多的她,正在看爹爹带回来的书。

    纪楚看了一眼。

    怎么还是本数科的书?!

    虽然只是基础知识,可三岁小朋友看这种书,还是有点太超过了?

    绵绵抬头看了看爹爹,继续捧着书本。

    纪绵绵很早就认字了,基本是乐薇跟李娘子教的,加上身边照顾的婢女是之前宫里的宫女,所以识字肯定没问题。

    纪楚坐下来,翻了翻旁边的书。

    虽然都是他从京城带过来的,但很多书并未认真看过。

    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数学书是专门给小孩启蒙用的。

    上面还有前些年才普及的数学符号。

    不知不觉中,已经有少儿数学科普书了。

    如今平临国的数科,发展得极为健康,再也不会被人弃之不用。

    冬日里,百姓们在扫盲,纪楚在教女儿数学,空的时候再处理一下家事。

    这样的冬日跟往年相比,显得格外温馨。

    一年又一年。

    他们家在昌河州,早就住习惯了。

    大雪封路之前,他们又收到老家的年货。

    今年的年货,竟然比往年还多了。

    信里兄嫂们说,这是周围乡亲们送的,他们怎么也推辞不过,但已经回礼了,让四弟跟四弟妹放心。

    乡亲们送年货,只因为今年旱情时,纪家不顾自己,早早开仓放粮,更带动周围大户们一起行动。

    其他地方或有卖儿卖女,卖田卖地,又或者逃荒的情况发生。

    可他们原化州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事。

    因为有纪家在,纪家几乎第一时间就开始救助周围乡亲们。

    作为本地乡党党魁的纪楚纪家都这么做了,其他人肯定要效仿。

    事实上,就算一个地方遭灾,本地大户,以及本地老老实实屯粮的话,至少能撑个一年半载。

    很多地方百姓早早扛不下去,多因被剥削得太厉害。

    前些年原化州还地于民做得好,之后救灾也及时。

    所以他们这里恢复得也极快。

    只在原化州,肯定发现不了这点好处。

    但要对比不远的浩州,安济府这种地方,便能知晓如今乡党党魁纪楚,到底为他们都做了什么。

    不少人有心的人,知道纪家每年年前,都会送年货过去,便趁这个时机登门感谢。

    纪楚的善举救了太多人。

    信里面兄嫂把这事说得十分详细,同样说了家里情况,还有四弟妹娘家情况。

    更讲下面孩子们都在读书,有一个侄儿年后就要考秀才等等。

    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

    估计知道纪楚也担心其他灾区情况,信里同样提了。

    灾情最严重,人祸最多的浩州跟安济府情况确实不好。

    两个地方的知州知府,再加上返回宣新府的薛大人一起筹粮,反正今年冬天肯定能过去。

    等到明年春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些事纪楚从同僚信中都看到了,不过听民间描述,又是另一种角度。

    只要灾区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就好。

    不管灾区,还是昌河州,都在等春天到来。

    相信新一年的春天,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昌河州跟岐州,过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冬日。

    家家户户都有学习的,就算再不喜欢读书,那学一下自己的名字,总是好的吧。

    还有日常需要的算数,同样需要。

    反正扫盲都是以实用为主,学了肯定没问题。

    这般变化,让隔壁的梁国国王更加龇牙咧嘴。

    就连附近州府的官员,同样有些头疼。

    你们昌河州跟岐州,到底想怎么样啊。

    学起来没完了?

    再这样下去,周围百姓都要去你们那了。

    为了不让人口流失得太狠,他们只能跟着“卷”起来。

    就算自己不会创新,跟着昌河州学总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