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00-110(第4/32页)

有时间了。】

    【举个例子,杨国忠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年夏季多暴雨,地里的庄稼没了大半,还有些严重的地区有了洪涝灾害,百姓没了收成,一年的辛勤劳作等于白费。他们连吃都困难了,更谈不上拿麦子换钱了。】

    【在这急需朝廷赈灾的时候,杨国忠这个宰相干了什么呢,他让人去选了最饱满的麦穗呈给李隆基,说尽管阴雨连绵,终日不歇,但地里的庄稼依旧在茁壮成长,这全有赖于陛下帝王的恩泽啊!】

    [杨国忠在那放屁呢?!]

    [我想到最近河南小麦了,麦子都发芽了,但是一场烂雨让麦子全发霉了。]

    [从河南回学校的之前,我坐在车上还拍过麦田。]

    [天灾从来都是人力不能抗拒的。]

    [我这个时候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所以杨国忠为什么不早点死啊,他踩着百姓的尸骨爬上宰相的位置吧?]

    安禄善看着天幕,越发觉得杨国忠就是个吃白饭的东西。

    天幕已经将杨国忠踩到最低了,但安禄山仍旧想踩杨国忠一角。

    他用眼角看着杨国忠,鄙夷不加掩饰:“没用的东西。”

    杨国忠腹部还在一抽抽地疼,他忍下了辱骂,甚至对安禄山赔上笑脸。

    但内心想拖安禄山下水的心思是越发强烈了。

    安禄山对杨国忠讨好的笑视而不见,杨国忠要是怒了,他还敬他有几分胆量跟血性。

    怂蛋,软包。

    怪不得打通不好跟杨家的关系,路都摆在他面前了,不知道怎么走。

    一个脑子两个球装在脖子上,那都是摆设。

    张九龄只是听了天幕的描述,就已经开始急了。

    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杨国忠他身为宰相明知有危情却不上报,粉饰太平。

    杨国忠他该死!

    所有人都觉得杨国忠该死。

    甚至于李林甫和宇文融,都觉得杨国忠这欺瞒的也是在太过了一些。

    【杨国忠能力不如李林甫,但是打击异己的本事是学了个十成十,甚至还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他捂住了满朝文武的嘴巴,不让任何人和李隆基上谏,但凡敢提出和他相斥的观点,不仅没官,还保不住命。李隆基对此视而不见,他越来越不想努力,更不愿意上进,既然宰相能把所有的政事都处理了,那就只听宰相说话好了。】

    【所以这次的洪涝事件,居然没有一个朝廷的官员站出来揭发杨国忠的虚伪行径。】

    [真的到了没一人敢说话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历史,每次听都能找到大唐灭亡的细节。]

    [唉,朝廷像是被奸臣吃了血肉,只剩下一个人空壳子了。]

    [早晚李隆基的血肉也要被这些奸臣啃食干净。]

    韩休气得浑身发抖。

    他们文人,他们在朝廷的文官,靠的就是一张嘴,一支笔。

    昏聩之人太多,他们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就是为了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在别人糊涂的时候出言提醒。

    一次不醒,那就两次,两次不醒,那就三次。

    他不会觉得厌烦疲倦,他只知道,总该有一次的谏言,总该有一次的声音是能够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他们不像武将带刀披甲,去边关作战,朝廷就是他们的战场,狼毫就是他们的武器。

    武将死战,文臣死谏。

    偌大的朝廷,怎能没一人敢说话呢?!

    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真没有一人心中还挂念他们吗?

    无一人发声吗?

    恍惚间,韩休像是看到了漆黑安静的朝廷,无人说话,没有光亮,安静至极。

    伸手不见五指的封闭空间里,在滋生着石缝底的蛇虫,和阴沟里的老鼠。

    它们在腐蚀周围的一切。

    在这样的寂静的黑暗里,有了声音,就成了最大的错处。

    韩休心中陡生冷意。

    原来天幕里的朝廷,竟是这样的朝廷。

    【但还是有一个人站出来了。】

    原本气愤的百官在听到这话的时候,都激动起来。

    有人来整治杨国忠那个逆贼了吗?

    是不是有人要来弄死他了?

    杨国忠必须死!

    萧嵩上战场的血性被这个恶心的杨国忠给勾起来了。

    他不再藏于他人身后,好看的胡子要气得劈叉,他甚至撸了撸袖子。

    杨国忠,让他去天幕里提枪杀了他!

    【这是个地方官,他看着自己的百姓一个个饿死,不再沉默。他一封奏折,送去了朝廷,将水患严重程度以及损失和死亡人数如实上报。他可以被降职,可以被革职,但他不能看到百姓置身危难而置之不理,他不能用一条又一条鲜活的人命来保全自己。】

    【可这份奏折甚至没能到李隆基的手里,它被杨国忠扣下了。杨国忠不仅扣下了这奏折,还把这个地方官给治了罪。自此,不仅朝廷无人敢说话,连地方官,都只敢怒不敢言了。】

    [啊啊啊啊,杀了杨国忠!]

    [我气昏了头。]

    [那么多人才啊,那么多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不能落一个好下场啊。]

    [那个世道把好人没有好报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历史,在史册上是寥寥几个字,但实际上,这是无数鲜活人命堆出来的,背后是奸臣当道,是皇帝昏聩,是朝廷不作为。]

    李隆基陷入了沉默。

    他被天幕的话代入到了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谏言的情境中去。

    那实在是整个朝廷的悲哀啊。

    百官的愤怒在此刻达到了顶峰。

    这样的愤怒让他们不再保持着面前圣人的仪态。

    “无人敢说话,这还是大唐吗?”

    “我大唐儿郎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不是天幕上的孬种。”

    “杨国忠,我记住他了。”

    “天幕结束就上谏,请求陛下杀死杨国忠!”

    “我附议,带我一个,联名上书。”

    “联我的名,我也加入!”

    一些义愤填膺的话飘进李隆基的耳朵里,打破了他为大唐走下坡路而惆怅的心情。

    他的臣子们,都很活泼……

    朝廷无一人敢说话的场景,想必不会重现了。

    他觉得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不敢说话的。

    他们什么不敢说,什么不敢骂?

    李隆基摇头,预感到了天幕结束后,得为成批的奏折掉一波头发的场面了。

    心疼头发的同时,他还带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欣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