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20-130(第12/19页)

    事实上朱高炽可能不是完美的太子,却绝对优于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弟弟。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助朱棣转败为胜,因此被朱棣视为类己。

    但朱高煦本性暴虐,完全不适合当皇帝。

    朱高燧也想夺嫡,但对于朱高炽的威胁远不及朱高煦。

    根据“高燧大惧,不能言”“高燧大惧,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这种记载,朱高燧显然也不如朱高炽。

    ………

    刘询没有为秦念的“夸赞”而喜。

    正相反,他更关注“类似的过错”。

    由于此前群里在说“不肖子孙”,刘询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继承人问题。

    刘询再度看向位于声誉榜下游的“刘奭“。

    两个月前许平君诞下次子,刘询已与皇后商议过储君之事。

    如今长子次子皆幼,刘询还未册立太子,可待二子稍长之后再作决定。

    ………

    被秦念略过的皇帝朱高炽嘴唇蠕动,却是不敢出言询问。

    他害怕出言之后,会得到他还不如两个弟弟的答案。

    【朱瞻基:……】

    朱瞻基非常清楚,秦念口中的“类似的过错”,应是指他选错了太子。

    与宋时徽钦二宗排名相仿的长子,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落得如此声誉?

    此外,“没有汉宣帝的魄力”,又是指的什么?

    【朱元璋:朱棣若是选错继承人,后果会是什么?】

    朱元璋这句话问的其实是朱祁镇这个声誉值奇低的皇帝。

    祁字辈,朱瞻基之后。

    秦念显然是意指朱瞻基选错了继承人。

    历经六次天幕,朱元璋已经学会如何规避限制。

    第127章

    【秦念:那就会出现一位“大明战神”。】

    直接说朱祁镇的外号, 有可能违反规则。

    所以秦念专门去问甲方,确定可以发。

    显然,甲方也不喜欢朱祁镇。

    【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上下文数遍, 无法确定秦念所说的“大明战神”是否为朱祁镇。

    秦念喜欢褒词贬用,根本无法确定这话是褒是贬。

    但朱元璋直觉这是贬义。

    【朱棣:这是何意?】

    【秦念:军事指挥能力约等于无,却不顾朝臣阻拦,非要带着半个朝堂御驾亲征。结果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六十名文武大臣战死。而战神本人,是一个没跑掉的宋驴宗。】

    赵光义:“……”

    再次被牵连辱骂,他已经习以为常。

    反正被软禁在府内,也无人能耻笑于他。

    就算不被软禁,赵光义也无颜出府。

    如今看到明朝皇帝亲征被俘, 赵光义甚至还能为另一个自己暗中辩驳:

    夜逃两百里, 也好过战败被俘。

    【朱元璋:被俘?!】

    没跑掉的宋……太宗, 那不就是被异族俘虏?

    朱元璋总算明白朱祁镇的声誉为何与徽钦二宗相仿!

    竟然是同为被异族所俘!

    ………

    朱瞻基一朝。

    诸文武大臣直冒冷汗。

    太子朱祁镇居然会葬送半个朝堂?!

    其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后人、甚至是自己本人?

    【朱棣:他带半个朝堂亲征作甚?】

    御驾亲征,朱棣也经常这么干。

    所以他完全不理解朱祁镇为什么要带五六十名文武大臣。

    【秦念:因为他把战场当成儿戏,默认自己一定能赢,还想着借助亲征时的绝对军权, 在战场完成审计及收权。】

    秦念之前看土木堡之变时, 全程皱着眉头。

    虽然《明实录》在努力把所有过错都推给王振, 但这时的朱祁镇已经23岁,不是13岁。

    没错,当时明军吃空饷现象严重,必然是朝堂内外相互勾结。

    但朱祁镇把勋贵、宗室外戚、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鸿胪寺等半个朝堂带上,就是在视战争为儿戏。

    在“虏寇分道刻期入寇”的时候, 是谁给他的胆子借战场集权?

    当时的战况是“也先寇大同, 至猫儿庄, 右参将吴浩迎战,败死。脱脱卜花王寇辽东,阿剌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又别遣人寇甘州,诸守将凭城拒守”。

    瓦剌大军三路压境,这时候朱祁镇居然默认自己能赢?

    这就已经说明朱祁镇对战场毫无敬畏。

    【朱棣:荒谬!】

    朱棣怒视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也很绝望,他不明白自己尚未出生的儿子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

    他也上过战场,深知战场的诡谲。

    结果朱祁镇这个蠢物,居然妄想借战场集权?

    倘若是必胜之战也就罢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就足以说明敌我实力并不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君将互信。

    朱祁镇妄想借亲征集权,实则是成为武将的掣肘,如此惨败可以说是朱祁镇一手造成!

    ………

    皇帝朱瞻基现在对天幕尚有疑虑。

    他根本就不认识“秦念”,此人却几句话就引得皇祖父想要换太子。

    现在是以“亲征惨败”否定太子朱祁镇。

    看似只是想要让他换太子。

    但朱祁钰也是皇帝,显然是朱祁镇被俘之后才得以即位。

    那么“更改太宗皇帝庙号”的“不肖子孙”就是朱祁钰的后人。

    这是在同时否定他仅有的两个皇子,必然动摇社稷。

    但朱瞻基也不能因此否定天幕,因为比起否定两个年幼的皇子,否定他这个皇帝更能动摇社稷。

    叛贼若能掌控这般异象,何必如此迂回?

    【秦念:更可笑的是他不信武将信宦官,由不通军事的宦官来决定行军路线。“初议从紫荆关入……始欲邀驾幸其第,既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行军作战同样儿戏。】

    皇帝不懂军事,但非要御驾亲征也不是不行。

    把指挥权交给武将,就当个鼓舞士气的吉祥物也行。

    但朱祁镇他不是啊,他就是想要集权,集权之后自己又不懂军事,却敢信任同样不通军事的宦官王振。

    出征之前,大同军队“与虏寇战于阳和后口”。

    “时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全军覆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