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成为诸侯王之后》 170-180(第8/14页)
找合适的机会么?辞去定襄将军如此重大之事,褚氏竟敢不经他同意便擅自做出, 这是什么意思, 将他至于何地!
定安王收到这则消息时, 江都那边还没有正式允了褚之邑的请辞,但定安王这边谁都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江都王本就处心积虑想着如何将褚之邑的定襄将军撸掉换上自己的人,如今褚之邑自己提出来了,无异于刚打瞌睡就送枕头,他要是不顺势准了褚之邑所请,定安王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傻子。
王国相注意着定安王的神色反应,面色踌躇, 似有犹豫,定安王瞧见了,语气愈加不耐,“有话就说,何以犹豫,迟疑不言?”
“臣斗胆,恐有失言。”王国相在定安王愈加焦躁不虞的目光之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如今情形,褚氏莫不是生了退却之心?”
“褚氏敢尔!”
“臣失言,请大王恕罪。”王国相立即请罪道,但依旧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定安王的反应。
定安王在最初的大怒之后,怒容慢慢消散,转而面色沉凝。王国相见此便知道他是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他辅佐定安王多年,多多少少是摸清了定安王大半脾性的。这“斗胆之言”自然也不是随意说的,若非定安王自己心中就有此想法,王国相也不敢说出口。
毕竟为定安王生下一儿一女的王妃是褚氏女,褚氏宗族长褚之彦亦是定安王的岳父,这话说了就有挑拨之嫌,哪里是轻易能够说出口的。可眼下王国相说了,定安王还是如此反应,在场之人都是精明之辈,皆在此刻选择缄口不言。
那么,定安王是怎么想的呢?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定安王对于这些年愈发不中用的褚氏很不满意。原本在他的设想里,褚氏是他深植在江都、用以妨碍遏制百里漾掌权的一枚重要的棋子,甚至于他可以通过褚氏挖掉百里漾在江都的根基并转移到定安国这边来。他在自己的封国之外的江都国开辟了一个“战场”,远程遥控褚氏与百里漾对打,用尽最大力量给椒房一脉添堵。
设想很美好,奈何褚氏实在是不中用,才几年的时间就让百里漾逆风翻盘,将江都的世族痛打成了落水狗,一个个的在百里漾面前叫都不敢叫一声了。褚之彦更是废物,这几年让他做事十件有八件是不成的,还屡屡推诿,如今擅自主张,让褚氏彻底失了定襄将军如此重要的职位,这与废人有何异?
定安王本就是疑心颇重之人,之前本就心存猜疑,如今褚氏擅自将定襄将军之位拱手让人直接加重了他的疑心,自是更加怀疑褚氏想中途跳船。
这是定安王所不能容许的。
沉思许久之后,定安王眸光阴沉,吩咐道:“去信一封,问问褚之彦是何意?”他说的问问自然不是只要个缘由那么简单,而是质问褚氏了。
“江都王其势已成,再多措施恐已无大用。眼下宜当着眼于京城,勿失了轻重缓急。”这时有臣子出来劝道。
其实眼下江都的局势已经很明了了,江都王已掌全局,用褚氏掣肘江都王的计划是行不通了。对于已经失败且难以挽回之事,当放弃的应当及时撤出,以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最近皇帝又病了,这才是要紧之事,旁的都要靠边站。
定安王自然分得清楚轻重缓急,皇帝病了,这不是小事,他要适时且恰当地表现自己的孝心,在皇帝那里博取存在感,让皇帝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在千里之外关心着皇父。
皇帝最近又病了,本该如期举行的朝议又临时取消,让大臣有事禀于太子。这种情况在这几年愈发频繁,太子监国理事成为常态,大臣们渐渐也都习惯了。
一开始大臣们还担心繁重的政务会让太子本就孱弱的身体难以支撑,让身体状况雪上加霜,最后不堪重负,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看太子虽然依旧虚弱,但精神头却是好的,瞧着并无大碍,他们提着的心也能渐渐放了下去。
随着太子监国的次数愈多,大臣们不可避免地将目光投注在一个身影上——栎阳长公主,一些大臣看着栎阳长公主频繁地出现在东宫,乃至出现在与朝臣议事时的太子身边,他们实在是坐不住了。
如何能让女子干预政事,这不是乱了阴阳么。
以前栎阳长公主只在东宫辅佐太子,打理东宫内务,大臣们一般情况下也不好伸手管到东宫去,栎阳长公主在东宫如何发号施令他们也管不着。可是现在不同,太子监理国事,怎能让栎阳长公主一介女子也参与进来。
那些大臣坐不住之后,纷纷上书给太子,或直白或委婉地提醒太子此事不妥当,栎阳长公主的手伸得太长了,给她放权不应当。
太子置之不理。
那些人无奈之下只好去打扰病中的皇帝。可皇帝哪有空看他们弹劾自己长女的奏疏,全都撂到了一边。眼看着所有的奏疏进入宣室殿之后就如泥牛入海,那些人无计可施,只能作罢。他们还安慰自己,“眼下只是权宜之计,不会长久的。”
百里澄如何不知道那些人的动作,听过之后只是嗤笑。她要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如今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然而这仅仅就只是开了个头就让那些人如此不安。不得不说他们还真是敏感又敏锐啊。但他们又足够的心狠,一点点苗头就要想法设法掐断,不允许有任何一点可能挑战损害他们利益的势头出现。
当百里澄将那些这阵子没少上蹿下跳的大臣当做玩笑说给闻夏听时,闻夏一眼切中要害,“他们习惯了女子伏低做小,怎会愿意突然有一朝女子与他们平起平坐乃至同掌权柄。”
女子掌权,某种意义上等于是他们失权,权力这种东西一旦到手,没有人是甘愿再拱手让出去的。
见闻夏轻描淡写间就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百里澄更为欢喜了,倾身上前一吻落在闻夏的侧脸上。
被成功“偷袭”的闻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那一闪而逝的带着温热柔软的触感是怎么一回事之后,脸上当即就烧起来了,但对着百里澄那张明媚带笑的脸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来。他怕自己一说话就又要被取笑脸皮薄,当然他的脸皮也确实薄就是了。
心满意足吃了一回豆腐的百里澄继续说起了正事,“不过这事又一次提醒我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自己人’。”
百里澄无疑是一个行动派,或者说她已经在心中谋划许久了。她转头就去找太子商议,没过几日太子便以监国的身份下颁了一道求贤令,招引天下有才德之士入仕为官,报效朝廷。
求贤令一出,瞬间让天下的目光汇集到了湛京。
这不是太子在监国期间第一次下颁求贤令了,上一次是在两年前,当年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太子不拘一格求取贤才,当年选上的人几乎都入仕为官了,不少还得到了重用。如今求贤令再出,各地官府张榜告示,再经人口口相传,短时间内无数有才德之士纷纷涌向湛京。
不怪他们如此疯狂,只因这求贤令对于那些非官学出身、声名不显之人来说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衍朝廷如今选拔人才入仕的途径主要是两种,一是进入官学,顺利结业后以官学生的身份入仕;二则是延续了以前的察举制,由地方主官举荐入仕。此外还有一种便是征辟,往往是皇帝闻听何处有才德出众的高士亲自下诏召入朝廷,但征辟出现的次数是少之又少,通常也是有固定对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