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极昼夜奔》 第九章·那个优秀(第2/2页)
然的摇摇头。
    她来自贵州黔东南贫困山区的小县城,相较于什么都有的北京,那里的教育资源匮乏又闭塞。
    她从小对求学的唯一认知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考出好成绩。
    这一类的竞赛,资源和名额不太可能出现在她所在的那所普通中学,甚至是那座县城。
    “之前CESO,就是国内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赛,他当时就拿了金牌。后来被选去国家队参加国际赛,又拿金牌。”同学一脸郑重的给黎湾科普,生怕她不明白这奖的含金量,“全国就选了四个学生代表国家队去参赛,他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黎湾对李周延的第一印象,一个优秀到让她大开眼界的男同学。
    而这个男同学第二次让她再开眼界,是在地质博物馆。
    大一下学期时,她和几个室友周末一起倒地铁挤公交去地质博物馆参观。
    作为地质专业的学生,这里所涵盖的地质标本足以让几个大学生在馆内兴奋到走不动路。
    当时恰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结束不久,部分地质相关课题的获奖作品在三层的大厅展览。
    黎湾驻足阅读那些展板上的介绍,一时震惊得瞠目结舌。
    参赛者的年纪比她小的不在少数,可那些研究项目课题,涵盖天南地北,有些黎湾甚至连题目都读不太明白。
    那时的她已经来北京快一年,首都的繁华和先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她狭窄的认知。
    她见识到太多优秀的同学,那种因为从小见多识广,脑子里的知识体系早就形成具象而完善的闭环。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对大脑知识系统的升级,玩着学着就把新知识轻松的录入了自己的系统,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
    可黎湾不是,她的学习从来都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
    她的成绩是吃苦熬出来的,她没见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不知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历史书上的六国饭店长什么样。
    她没见过,更无从切身感受与理解。她的认知永远只能来自于课本上那几页单薄的插图,那是她对外面世界的所有想象。
    她因此有过自卑,有过焦虑,可却发现那些情绪对她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只能强迫自己成为了班上最刻苦的人。并不是指望勤能补拙,只是不想让自己一败涂地。
    毕竟能走到现在,已经是她过去十六年人生里不可妄想的高度。
    她是全市高考状元、是三次跳级,不满16岁就上大学的城中村学霸、是上过当地报纸头版的山区骄傲。
    即便到北京后,黯淡得毫不起眼。
    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又岂是“刻苦”两字就能消减,很多事情,你连认命都显得不自量力。
    室友小艺见她驻足,也跟着凑过来看,见那块展板上展示的是北极冰川观测的地质现象照片,就随口提起,“你对这比赛感兴趣?那你可以问问李周延,他之前参加过。我记得他的研究成果还在这里展出过,好像就是摆在你面前这个位置。”
    那是第二次有人跟黎湾谈起李周延,她依然是那副不知所以然的懵。
    “他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展示过?”
    “对呀,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学校组织来参观研学,我记得很清楚,他发表的课题是《北极圈4号岛屿的2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且先不论这高深的研究课题早就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学习范畴。
    北极
    地球最北端、到处是白茫茫的冰川雪原、很冷、好像北极圈附近有少量人居住然后没了。
    黎湾翻遍脑子里所有认知,凑不出一个关于北极的具象世界。
    “那么远他怎么研究?”
    “听说是家里包船去的北极。当时巡展的时候,除了他的研究报告,还附赠好多不同海拔生态系统的对比照片,布置了样方统计观察北极罂粟群落。他摄影技术很不错,拍摄的当地动物、植物、人类活动遗留的痕迹,像风光大片一样。”
    后来的很多年,黎湾时常回想起与李周延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他对她偶尔流露捉襟见肘的包容,她不是没有感受。可那时的她沉浸在恋爱的欢欣里,时间久了,被爱情庇护着,竟真就相信了相爱的人是平等的。
    她忘了那个年代,单是去北极旅行一次,可能就得花掉二三线城市中产家庭一整年的收入。
    李周延的科研项目不在旅行线路范畴,那座岛也不对外开放。
    而她,来自贫困山区小县城的城中村。
    他十几岁包下的那艘去北极的船,是可以从黑社会手里买回她爸一百条命的价钱。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