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70-80(第2/15页)

 扶苏哭笑不得。

    官家把他当成什么啦?除去历史挂不算,他现在认得的有名有姓的大宋官员,也就晏殊富弼宋祁司马光王安石这些人。上次推荐王安石,纯粹是因为他与阿菩认识,巧合而已。

    但是。但是……

    倘若是这一次广南平叛的话,扶苏的心中还真有一个人选。

    因为,他已经想起了为什么自己会特意记得“侬智高”这个拗口又不常见的名字了!

    ——狄青啊!

    打败了侬智高的人,是狄青!

    这可是北宋有数的名将,能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当上枢密使,他的含金量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吧?

    他是从宋夏战争的“好水川”一战中凸显名声的。没记错的话,其为人还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被范仲淹赠送了一本《春秋》。他被看好的程度可见一斑。至于现在?他似乎还在西北边境驻守着,不曾在朝中声名鹊起。

    所以,扶苏就在他的回信中写到,韩琦离不开西北,但他的手下可以啊!

    至于具体哪个手下比较行?

    您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范仲淹呢?

    至于担心手下没名声没威望,镇不住平叛的大军?那好办啊,选个有能力的,长相凶一点的,能镇住下面人的不就好啦?

    扶苏这封信没有客观,全是私心。整封信细细读来,缝隙里只透着几个大字:

    ——狄青,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作者有话说:*侬智高叛乱历史上发生在八年后,本作提前了。

    *扶苏cue“长得凶”是因为狄青以前和人斗殴犯法了,脸上有刺字,看起来很凶。

    第72章 第 72 章 说得好像你看过食铁兽似……

    在扶苏的记忆里, 狄青的脸上有一道刺青,是他年轻的时候与人打架斗殴犯了事,官府配字留下的惩罚。若说范仲淹的麾下, 有什么能力强, 长相还凶恶的军官,非狄青莫属。

    他已经暗示得如此明显了, 再抓不住机会就不礼貌了!扶苏握着小拳头想道。

    但他把“锦囊妙计”回复给官家之后, 日盼夜盼,盼来的不是主帅的消息, 而是一封范仲淹的来信。

    扶苏一手捏着信封, 糯生生的小脸上写满了紧张:“是……写给我的?”

    范纯仁疑惑道:“是啊,怎么这样问?不写给你还能写给谁?”

    又想起什么似地解释道:“近来西北事务繁琐, 阿爹他一时腾不开手, 待稍有闲暇,便给你来信了。他在信中给你赔了不是, 又让我代为转达一遍。小师弟,你可千万莫怪。”

    扶苏松了口气:“当然不会了。”

    有什么好生气的?是他自己刚才想岔了, 以为范仲淹知道他给狄青暗箱操作的事情, 写信前来质问了。真要说的话, 范仲淹这段时日的忙,说不定还有他的一份呢。

    扶苏一边拆信,一边状似不经意问道:“范公最近都在忙什么呀?”

    “好像是边陲出了些事, 我也不太懂。”范纯仁挠了挠头, 又一脸打趣地说:“怎么还称呼阿爹为范公呢?该改口了。”

    扶苏脸有点泛红, 仍是嘴硬道:“待正式见礼过后我再改口!”

    “好叭,便依你。”

    利落地撕开信封之后,扶苏从中抖落出了范仲淹的来信, 映入眼帘的就是他工整的字迹。笔墨勾连处暗藏锋芒,比起官家笔迹的文气彬彬,多了几份疏阔之意。

    怎么说呢,就很“范仲淹”的字。

    扶苏先上下扫视了一遍,当中半个字没提西南边乱和狄青的事,令小扶苏的心里不知道该松了口气还是该遗憾。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是表达了喜得佳徒的兴奋,二是对自己迟迟方才来信的抱歉,三呢,就是知道扶苏要参加今秋的科考,对他的鼓励了。

    信中说道,小郎你年方三岁(扶苏OS:其实是四岁啦)就有登云折桂的高才,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进士科的才子们多如牛毛,就算你考不过也千万不要泄气否定自己。想想那些登科之人,三岁的时候都在干嘛呢?反正肯定不如小郎你的。这次考不上,大不了六岁再来一次,六岁的举子,我这个做老师的一样脸上有光。

    范仲淹还嘱咐说,你年龄小,碰到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打点的地方,一概找你师兄纯仁当苦力就好了。有什么事就找他,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扶苏特地用手指着这行字,不怀好意地对范纯仁说道:“瞧啊师兄,范公他可是把你卖给我当苦力了。”

    范纯仁凑过去一瞧,忍不住笑出声来。旋即,他在扶苏不可思议的目光当中,把人抱了起来,又用一只手拖住扶苏的膝盖,硬控住他因为凌空而不安扑腾的两条小细腿。

    “既然阿爹吩咐了,那么我这个做师兄的,也只好当一回苦力,替你走一段路了。”

    扶苏气结:“师兄,你怎么这样啊!”

    怎么好端端的占我便宜呢?

    范纯仁偏过头闷笑不已,在扶苏宛如溺水之人的胡乱挣扎之中,把人放下了:“不是小郎你自己说的么?”

    扶苏:“……”

    他再也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很奇怪,经过这件事以后,他反而不再牵挂起狄青的去向了。而是按照范仲淹的嘱咐,专心备考起来。和杨安国、梅尧臣等鼓励他的人不一样,范仲淹在信中打了那么一段长长的预防针,大约是不看好他能中举的意思。

    这反而激起了扶苏的好胜心。外人来看,他今年才四岁。唯独他自己知道,才不是那样的呢。这还考不上,多丢秦朝和新中国的人啊?

    对了,中间他还请假回了一趟濮王府。不是为了“探亲”,而是为了坐实自己的身份。濮王现在担任着宗正司的宗正一职,找他伪造证件再合适不过。

    濮王一脸复杂地把名为“赵宗肃”的家状交给了扶苏,后者打开一看,嗯,往上数三代都是清白身——废话,能不清白吗?宗室之子想要不清白就只能造反了。应付礼部的核查正正好。

    他满意地将之收到怀里:“多谢王叔啦。还望王叔不要告诉任何人。”

    这个“任何人”,当然也包括官家。

    濮王欲言又止、止又欲言:“……呃,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扶苏捧着小脸、晃悠着小腿,故作神秘地说:“王叔,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实则不是扶苏刻意要装神秘,是因为他的心里也很没底。要是这时候话说得太满,到时候名落孙山了,岂不是会很尴尬?

    扶苏一边好胜心爆棚,一面又忍不住忐忑着,一直到临考的前一天,还去相国寺求了个签,一不留神抽中了一个罕见的“大吉”。

    “大吉!”扶苏连忙塞到了当值的和尚手里:“这位,能不能帮我一解此签?”

    当值的师傅看了眼签文,施施然道:“阿弥陀佛,此乃施主长久之心愿得遂之意。”

    扶苏乌溜溜的眼睛瞬间亮得不可思议。

    那岂不是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