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30-135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30-135(第7/14页)



    似乎没想到友人这样胆大。

    扶苏却被她问住,一时语塞了。

    对呀,为什么呢。

    “那就好。”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觉得自己是有选择就好。”

    苏轸从宫中回到府上,看着“苏府”的匾额心中竟生出恍如隔世之感。这个家里,她的另外两个亲人都不知道她刚才和太子殿下说什么。

    好古怪,好蹊跷。太子殿下竟没问她一句父亲和弟弟的看法。只让她自己决定。

    他当时张口又止,明明是想问来着。

    难道连太子殿下也觉得,“未嫁从父”几个字不对吗?明明是四岁就通读了圣贤书,一举连中了三元来着。

    那……自己,又要不要说呢?

    苏轸吸了一口气,恰巧碰到从家中书房钻出门透气的弟弟苏轼。后者在檐下伸了个懒腰,一抻直就看到眼前大变活人,竟是自家阿姊:“阿姊,你这身衣装,是进宫去了吗?”

    苏轸点头:“你何时出发,去云州县呢?”

    “看王大人的意思吧。”苏轼说:“他是上官我总不能比他先走,显得我多勤劳似的。”

    “不过,以后他就是知州,我作为通判负责找他的茬。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得拿出态度来。”苏轼得意地哼哼了两声。

    苏轸:“……”

    以她对自家阿弟个性的了解,从前在《求知报》编辑部的时候,他也绝对不是个对上官言听计从的角色。

    对素未谋面的王安石,苏轸忽然多了几分同情之心:从前往后都辛苦你了,王大人。

    她突然好奇:“话说,你这样胡闹,阿爹他莫非从不教训你么?”

    苏轼昂起头:“教训了也没用呀。阿爹和我谁不是第一次当官呐。”

    苏轸:“你说得对。”

    苏轼看自己姐姐仿佛得了金玉良言,恍然大悟的模样。摸不着头脑地摇了摇头。他刚才说什么了么?好像也没有吧。

    “上任那天,我去送送你吧。”苏轸说。

    “好哦。等我安顿好了,就来接你玩,阿姊你可一定要来,答应我的。”

    “嗯,答应你的,绝不反悔。”

    第二天,一架崭新的织机被运到了苏府的门前。据搬东西的内侍们说,这是他们公主殿下送给苏家小姐的礼物。苏家的仆婢们都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苏轸出面,让内侍把织机搬到了自己房间里。

    然后,她闭门不出一整天,纺出纱线,织成了一片布匹。又将这布匹送回眉山。

    “是女儿的一点心意。”

    面对父亲苏洵,她是这样解释的。

    苏洵也没多问,点头同意了。其实他也不想让女儿早些嫁人,那程家没到时间就早早来问嫁娶之事,岂不是疑心他们苏家人品不行?

    还是让女儿再汴京好好待着吧,这一匹布,足够堵住他们的嘴了。

    后来,眉山的程家收到这匹布以后,再未多说什么。只隐约听说他们很满意,逢人就说,这是五品通判苏子瞻的姐姐的作品。还没嫁入他们程家大门,就给他们织布了。

    他们却不知道,苏轸自己把自己关在家中,从不同的角度,踢翻了那织机多少次。

    苏家的仆妇们呢,则误会到另一头去了。只因每次小姐从宫里回来后不久,他们都能听到织机倒地的声音,各自心惊胆战不已。以为小姐对公主殿下有哪里不满。

    这种事,当然是保密为好。

    于是,关于苏轸和织机一事,直到她巧合般勘破个中机密那日以前,都是一个秘密。

    ——

    云州的官员从选拔、到赴任,中间还隔了一个新年。今年的年过得有点晚,扶苏估计着,阳历至少已经二月了。因为朝廷举办宴会,给云州的官员们送别践行后,天气明显暖和了起来。

    把一大半的友人送到北边后,汴京仿佛都空空荡荡的,扶苏也不免觉得有些寂寞。以前,他没事的时候,还会去《求知报》编辑部溜达溜达,欣赏一下编辑苏轼忙碌的身影,并出言嘲笑一番。

    但现在,就算是供稿《十万个为什么(大宋版)》他也是派人送稿子过去。不再亲至。因为现在的编辑部,已经没什么熟人了。

    王安石、苏轼两个干了四年的骨干离开后,编辑部空置了大半。幸好,他们俩各自总结了一份工作纪要,提拔上来的新人只需要萧规曹随。加上大宋的才子实在太——多了,竟然没影响此报的准时发行。

    《求知报》换班底后发行的第一期,编辑部的人都紧张无比,生怕自己水准有失。但汴京的老读者们注意到编辑栏变化的只有十之一二。再一看内容,排版、文章风格都大差不差,就当做无事发生,心安理得地看下去了。

    一场大变动就此平稳落地,包括官家和扶苏在内,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他们马上就轻松不起来了。他必须要考虑整个冬天都的问题——春天快到了,白灾要消了,辽国眼见着缓过气了。

    那云州怎么办?其余十五州又该怎么办?

    今早的大朝会上,满朝文武都在为这件事争执不已。有的人说要打,君不见昔年汉武帝攻破漠北匈奴就是趁此良机?有人说要和,云州官员还没到位呢,不妨先治理一两年,把云州发展成大宋最坚固的前线,再徐徐图以后。

    这话又引得前一波人反驳。

    “尽是什么‘以后’、‘徐徐图之’,到底要图到何年何月才行?”

    “又如何?莫非你想说的是我等胆小?呵,可笑,你们急于求成,分明就是认为,若大宋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拿辽国毫无办法只能失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胆小。”

    两方都觉得对方胆小如鼠,互相喷了个不可开交。喷到深处,又把一直作壁上观的狄青拉入战场:“狄将军,你以为我宋军实力如何,够不够支撑起新的一仗?”

    狄青:“……我听朝廷的。”

    于是两方默不作声,把视线移到官家的脸上。官家也不做声,下巴轻轻一抬,示意自己下方的方向。

    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顺势聚焦到……过年后变成虚岁九岁,勉强称之为豆丁的扶苏身上:“太子殿下,您以为如何呢?”

    扶苏被目光聚焦,默默抹了把脸:“我说,你们是不是都要太急了点。”

    “啊?”

    “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虽然天气暖和,但牛羊马匹过冬后都瘦削,人也吃不饱。是辽国有心缓和国力,却也最无力的时候。但他们硬要拼着国力与我大宋一战,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我们不该先等,看看他们是怎么个说法吗?”

    官家深深颔首:“肃儿此言得矣。”

    去岁,辽国君主来了一封信,信中光顾着他们卖惨和威胁,说自己不想效仿“郑伯克段于鄢”故事,让大宋尽快收手,好自为之。

    扶苏当时就断言,辽国前岁和西夏打了一仗后极为消耗国力。是不可能再有大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