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4-30(第10/12页)

就是有这些领导给我们背书,将来真要是被举报了什么的,还不是闹到他们哪里去?”

    到那时候这事情处理起来也就没那么麻烦了。

    曹盼军苦着一张脸,转头过去不说话。

    倒是高建设在那里幸灾乐祸,“咱们小傅支书脾气可大着呢,你干嘛非得跟她过不去?”说着压低了声音,“说你傻你还别不承认,长缨现在是村支书,回头咱们回城可还得过她这关呢。”

    可不是他危言耸听。

    县官不如现管,傅长缨是党员干部,又是村支书,回头知青回城可不是得她签字?

    有知青打入老乡内部,其实也是好事。

    省得真的被老乡们拿捏嘛。

    高建设的话让曹盼军嗤之以鼻,“回城?做梦呢。”

    知青为什么下乡还没闹明白吗?

    除非现在城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否则知青哪有半点回城的希望?

    高建设傻了眼,他还沉浸在傅长缨当了村支书的喜悦之中,就这么被泼了一盆冷水,那可真是透心凉呀。

    曹盼军心里头烦,无差别的攻击队友,“就你这半吊子水平还相当记者,就别嚯嚯我们这些读书看报的人了。”

    高建设伤心之余又心虚,一时间倒是忘了反驳他。

    俩人闹腾之际,长缨已经打完电话准备回去。

    “你不打算在这边吃点东西?”今天公社大集难得的热闹,天气也好得很,五月天不冷不热,村子里这会儿也不忙,不着急回去吧?

    长缨扬了扬手里的小本本,“牛书记喊我们开会,你们自己玩。”

    高建设:“老曹,你觉不觉得,傅长缨拿咱们当小孩子看?”

    明明这人比他们还要小上那么一两岁呢。

    “你也知道自己跟小孩似的?”

    曹盼军懒得搭理,他打算去集上吃点东西,难得不用粮票肉票的好日子。

    才不跟高建设浪费时间。

    话说长缨的邀请发了出去,市里那边来了个领导,对外贸易局的汪副主任。

    他对这些纸的销路很感兴趣,“咱们现在是统销统购,小傅同志你觉得自己这批纸怎么处理?”

    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下是计划经济,就连工厂的建设都是在国家、地方政府统筹下搞的。

    傅长缨的造纸坊是集体经营,公有产权却并不受国家和县里、公社管辖。

    这也就意味着,生产出来的纸没有明确的销路。

    村长也不止一次问过这件事,长缨给出了答案。

    但是没有白字黑字的合同和惹眼的钞票过来,村长心里头没底呀。

    现在市里的汪副主任一句话让陪同的村长一颗心提了上来。

    长缨什么事都爱跟他沟通,大事村委会开会决定,小事他俩拿主意。

    唯独销售这件事,没听长缨提过。

    她到底有想法没?

    村长正想着,听到那脆生生的声音,“我这次特意请汪副主任来指导工作,也是想着您能帮忙拿个主意呢,我们这纸和市里头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还不一样。”

    市里头那是用机器制造的,他们是手工制作。

    “明清时期东南福建那边盛产一种连史纸。”

    汪副主任对这个略有了解,“不过我记得连史纸的用料书竹子,你们这边竹子多吗?”

    “不多,之前我去市里的造纸厂学习,厂长给我引荐了精于造纸的马老太,我从她那里得到了指点,虽然没有嫩竹做原料,但经过几道工序的处理,这纸用来做书籍修复很不错。”

    “那咱们可用不着。”

    “咱们国内暂时用不了太多,不过日本那边用的还挺多。”

    马老太当初就是在给日本人造纸嘛。

    一双眼睛也毁在了小鬼子手上。

    但现在,长缨还是把挣钱的希望寄托在日本。

    谁让国内没消费市场呢。

    汪副主任听到这话笑了起来,“我说怎么好端端的请我过来了,你这小同志是在给我设鸿门宴呀。”

    村长听到这话心里头咯噔一声,“那个主任您别生气,长缨不是这个意思。”

    长缨:她还真就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这件事略有些麻烦,不过咱们局里也有工作指标,要不您试试看?真要是成了,这也皆大欢喜不是?”

    “小傅同志,那可是日本啊。”

    作者有话要说:

    多说一句

    薛红梅就是不喜欢这个女儿,生她的时候难产差点要了半条命,到了生傅畅顺顺利利还事业通畅,那就不一样了。

    第30章 亲子

    长缨当然知道。

    但此一时彼一时。

    “咱们建国后和苏联亲热的跟亲兄弟似的, 可现在不也……”

    傅长缨的话点到为止,却是让汪副主任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小青年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说, 可真是太大胆了些。

    这话也不是为了吓唬人,本质目的还是给这改进版的连史纸找销路。

    “我之前听家里人说过, 咱们吉化化肥厂的化肥可就在日本挣了不少的外汇,还换来了一些机械设备。”

    汪副主任看向傅长缨的眼神都透着几分不一样——

    这都知道?

    长缨继续说,“中央一直都很重视经济发展, 不然干嘛搞那么多国企呢,我妈是纺织厂的会计,跟我说过这事……”

    傅国胜和薛红梅同志那就是砖,哪里需要就被长缨往哪里搬。

    至于当事人知情与否?

    这并不重要。

    总之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 长缨总算得到了汪主任的许诺——

    “那我试试看,成不成的就看天意吧。”

    长缨当即补充了句, “咱们□□人可不相信老天爷,是人定胜天。”

    汪副主任拿这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没办法, “是是是,那小傅同志,现在带我们去参观下车间?”

    说是车间倒也没什么不对, 虽然名字是造纸坊, 但除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少了些几近于无,这几乎是按照现在国内最流行生产车间来布置的。

    只不过大湾村造纸坊穷得很, 工人们并没有清一色的工作服,穿的五花八门的正在忙活, 十分热闹。

    长缨倒不是仪式主义者, 但是市里县里都来了领导,理所应当的主持了开工工作, 她把这事原原本本写信告诉了傅长城——

    “还好乡亲们给力,第一拨纸就那么生产了出来,哥你知道那种感觉吗?看着那些树枝、野草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变成纸张,我会感慨人的智慧无穷,当初的蔡伦到底怎么想出来发明了这造纸术,我们的老祖宗又是怎么一代代的改进,这才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