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6/17页)

这么好运气了,当然他们个人以及家庭情况也比郭春燕稍好一些, 倒是没那么依赖工分。

    不过告别农田里的活,也不用去造纸坊那边累死累活, 来这边搞沼气池,几个人还都挺乐意。

    毕竟这怎么都比农活轻松。

    枯燥的农活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牛书记冲着长缨竖大拇指, “还是你有办法,能调动他们,不过你们人也少, 这样好了, 回头我去跟其他村子商量下,把你们知青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你们都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干这个总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

    想说的话牛书记都说了, 倒是无需长缨再多说什么。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长缨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 她现在就是一节列车的服务员,洪山公社的列车长,是牛书记。

    如何和直系领导处好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和村长徐长富相处时,甚至在大湾村强势些都没关系,但是面对牛书记时,她需要谦虚谨慎。

    面对牛书记的夸赞,长缨面带笑容,“其实知青们也想要为老乡们做点事,只不过初来乍到的不免有些水土不服,给他们点时间,相信他们能做更多的事。”

    牛书记又不傻,知道这是在给那些知青说好话。

    又不是才来一两天,这些知青可都来了一年多了,哪能一直水土不服?

    “你要这么说我可得交给你个任务。”

    长缨没想着还有这么一出,她脸上多少有些错愕。

    “咱们洪山公社有一百多名知青呢,管理这些知青是个麻烦事,乡下人能有多大的文化?你让认识几个字的管这些人,人家也不服气。你看这样安排怎么样,往后你抓这些知青们的思想工作,这段时间你有空摸个底,看怎么安排他们更合适。”

    这是工作很麻烦。

    牛书记看着年轻的村支书,试图想要从她的脸上找到一些抵触情绪。

    只不过女知青俏生生的脸上没有畏难情绪,“行,不过在这之前书记您得先跟他们通个气。”

    这是应该的。牛书记点头应下,“有什么困难没?”

    “有点,不过……”长缨笑着说道:“能克服。”

    其实她有更轻松的路可以走,傅国胜再怎么不疼她都不妨碍长缨在革命老区狐假虎威,何况还有一个疼她的傅爷爷。

    做一条咸鱼,熬过这几年等恢复高考,甚至不需要等那么久,回头找机会去做工农兵大学生。

    但那些都不是长缨所追求的。

    看着眼前这位公社一把手,长缨有些俏皮的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

    洪山公社知青不少,整个公社统计在册的知青就有一百零六人,大湾村占了12人,占比挺多的那种。

    大湾村的这些知青长缨不能再熟悉,但其他村的她还真没打过什么交道。

    正好趁这段时间没那么忙,长缨打算去其他村熟悉下情况,顺带着也看到底哪个村子适合养猪,哪个村子适合放羊。

    这也得因地制宜的发展。

    七月份日头足,长缨骑着自行车四处跑,这一圈刚开始跑了两天,洪山公社的知青倒是先后找了来,原因无他——

    想离开这里。

    而现在,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几年前高考取消,大学停止招生。

    现在不一样了,大学又开始招学生了。

    首都的俩大学要重新招生——

    政治素养过关、身体健康,二十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以及在本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志,这些都是生源所在。

    知青们也被囊括其中,他们现在可不就是贫下中农吗?

    不过想要去上大学也不容易,得有单位推荐,通过政治审核才行。

    对于插队的知青们而言,所谓的单位推荐,其实就是村(公社)这边的推荐。

    而刚好,前两天公社牛书记一句话,让长缨管这些知青。

    想要拿到公社的推荐信,首先得过长缨这一关。

    听到广播们的知青不等傅长缨上门做工作,纷纷赶赴到大湾村,这倒是让长缨有点懵。

    “这是做什么?”

    艾红梅一脸惊奇,“你不知道吗?今年大学要招生了。”

    长缨这两天早出晚归,压根没空听广播,回到家后沾了床倒下就能睡着,还真不知道这事。

    “长缨,我觉得你能走。”艾红梅说这话时十分的实诚。

    政治素养绝对没得说,文化水平也有,关键是下乡以来傅长缨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个,她不去读大学,谁去?

    只不过整个沂县能有多少名额谁都不知道,估摸着也没几个。

    傅长缨一旦拿了这个名额,估计洪山公社其他知青就没指望了。

    看了眼艾红梅,长缨笑了起来,“我不走。”

    大学生的身份对她来说暂时没什么用处,现在去读书意味着要离开这里两三年,她好不容易展开的工作,谁来主持继续做下去?

    长缨不走,也走不了。

    “这件事我还没仔细看,有报纸吗?我研究下。”

    艾红梅当即把报纸递过来,“你真不走吗?要扎根这里呀。”

    这可是个大事,大湾村的几个知青都在议论。

    各方面都平平的艾红梅深知,自己是拿不到这个名额的,她觉得傅长缨当仁不让,要是再有个名额,估摸着就是郭春燕了。

    这俩表现一直都挺好的嘛。

    没想到,两人给自己的回答竟然都一样。

    “燕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长缨,我看不懂你们。”

    长缨笑了起来,“这说明郭春燕同志进步很快,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责任,舍不得半途而废。”

    “可多好的机会呀。”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尤其是傅长缨现在主管洪山公社知青事宜,要想去读大学,首先得过了她这一关。

    郭春燕可是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呢。

    “是机会难得。”长缨把报纸仔仔细细看了三遍,“回头我劝劝她。”

    艾红梅听到这话越发的糊涂了,这不是把郭春燕当革命战友吗,怎么现在要把战友往外面送。

    她发现自己越发的看不懂傅长缨了。

    郭春燕也没想到,“我以为,你会明白我的心。”

    “我知道,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挺不容易的。但是春燕,这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机会。”

    今年是第一年招生,中央那边盯着呢,可操作空间不大。

    那些干部子弟不会占据大多数名额,让车间工人和贫下中农没了读大学的机会。

    往后,可就不好说了。

    大湾村的这十二个知青里面,郭春燕是唯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