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第9/17页)

了。

    牛书记瞥了眼,别以为他不知道,不就是自家闺女看中了那个小钟知青,这就想着给人谋个职位,想着只要大权在握不比傅长缨差吗?

    想的倒是挺多,有那能耐吗?

    长缨可不是一上来就是村支书,人家是一点点做起来的。

    眼高手低,真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吗?

    他懒得搭理。

    ……

    李家洼村的几个知青没想到,傅长缨给他们安排了新的工作——

    随打铁社的几个村民一起去市机械厂学习。

    高明月有些迟疑。

    “咱们女知青去机械厂吗?”

    这话惹得其他女知青不快,“那你想种地?你们爱去不去,反正我要去。”

    机会来了就得把握住,多学点东西也不错。

    不然在村里可不就只剩下种地这一项工作了吗?

    只不过去机械厂学习的人数也有限,人家那边接收不了那么多人啊。

    “你们去吧,我在村里堆肥好了。”

    “老高你这么发扬风格,那行,我们就不客气了。”

    其他几个知青都去了市里,高明月和一个身体不太好的小知青留下来搞堆肥。

    长缨知道这件事后也没多说什么。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能够自得其乐也挺好。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愉快!中午吃点好的

    第46章 知青

    她最近忙得很, 尤其是新知青要来这件事,让长缨颇是头疼。

    把知青们打散分配理论上更能熟悉当地环境。

    可这样一来不利于安排工作。

    但如果聚集在一处的话,又达不到熟悉农村生活的本来目的。

    长缨多少有些犯愁, 揪着自己的头发使劲祸害。

    徐立川过来的时候,就看到长缨在那里拽头发, 有点像是村里的女人在那里薅羊毛。

    他把热好的牛奶递了过去,“你再这么薅,小心回头秃了。”

    “不会, 头发多。”长缨喝了口牛奶,“对了立川,公社的李主任说想要组织一下公社的相亲大会,你要不要去参加下?”

    李主任是洪山公社的妇女主任, 前段时间摸底调查了一遍,觉得公社的青年单身男女有点多, 提议要弄个相亲大会,解决青年们的个人问题。

    长缨觉得也行, 相不中也不要紧嘛,就当多个选择嘛。

    徐立川听到这话心头一慌,他看着伏案看报纸的长缨, 好一会儿才开口, “先不着急。”

    “那也行,你什么时候想成家了跟我说声, 我回头给你介绍对象。”

    长缨从不在这件事上为难人,“对了, 梁实最近表现不错, 李主任说有几个姑娘对他挺有好感的,你回头问问他, 看他要参加不?”

    “不是对他有好感,是对饲养棚有好感吧。”徐立川嘟囔了句,“何止梁实,最近罗文章都收到了情书。”

    这个长缨还真不知道,她有些哭笑不得,“看样子咱们的饲养员倒是成了美差。”

    “那可不是。”

    那可是管理着饲养棚的奶牛呀,稍微有点私心,就能把牛奶弄回去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大公无私,占公家便宜这种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占白不占。

    这是人之常情。

    “不过你放心,饲养棚那边没事。”徐立川经常往那边跑,罗文章知道他整天跟着长缨,见到他就把每天的记录日志递过来让他看。

    “不过长缨,咱们是不是缺了头公牛,给奶牛配种呀?”

    羊要配种,猪要配种,奶牛也需要吧?不然奶牛怎么产奶。

    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角度来说,奶牛的一生都有些悲惨,从第一次受孕进入泌乳期,一头奶牛便是进入了怀孕产奶的重复周期中。

    一年几乎三百天都在产奶,只有两个月的干乳期。

    而等到这个周期年过去后,奶牛还要继续受孕。

    公牛就变得格外重要,而他们的饲养棚里,并没有公牛。

    这个问题让长缨有点不确定,“应该需要的吧。”

    她也没配过,不知道啊。

    奶牛饲养手册上似乎没说这一条。

    长缨后悔,当时人送奶牛过来,她应该要个联系方式。

    真的。

    “要不咱问问县里头怎么弄的?”

    县里头也有奶牛,不过数量很少。

    要不是因为养在县城里更方便,乔主任恨不得能把奶牛送到大湾村一块养着。

    对于奶牛的配种一事,他不清楚,倒是身边的陈秘书告诉长缨,“是跟军区那边联系,那边会带着公牛过来。”

    好家伙。

    长缨心底里高呼,这是流动配种,铁打的种牛呀。

    不过配种什么的不着急。

    陈秘书跟长缨交代了两句,又说起了正事,“过些天新的知青要过来,乔主任的意思是想要你先过来跟分配到咱们县的知青做一个动员。”

    这还要动员吗?他们这届就没这情况。

    长缨稍有些迟疑,“我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今年有些知青可是冲着你来的,你是咱们沂县知青的活招牌。”

    别说知青冲着她来,陈秘书有件事都没说。

    他前段时间还接到了学校招生办那边的话,点名要傅长缨这个学生。

    只不过这件事乔主任说先压一压,不着急。

    陈秘书是个合格的秘书工作者,对领导的话严格执行。

    “知青下乡有一段时间了,但效果嘛你也看到了,能够利用所学所知改善当地情况的少之又少,你是正面典型,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不要不好意思嘛。”

    “那行吧,希望我别给咱们革命老区丢脸才是。”

    “怎么会呢。”

    新知青到来是月底时候的事情,还有些时间,长缨倒是没着急忙这边。

    她问了陈秘书纺织厂的事情,陈秘书倒是没藏着掖着,“工厂建设得需要时间,不过你们这窑厂也不能总指望纺织厂这边,回头还是得自己谋出路。”

    “我知道。”窑厂的出路长缨都想好了,不过在产业转型升级之前,先攒点家当是很有必要的。

    ……

    新知青从五湖四海来到沂县这个革命老区时,都怀揣着几分期待,但对前程又不是那么确定。

    知青下乡是耳熟能详的词,往前推算,距离最早的一批知青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已经十多年了。

    那时候是主动下乡为祖国做建设,可建设了祖国却回不到家乡,很多年轻人没办法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