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140-150(第20/21页)

顶上来的还是代革委会主任。

    巧合的是,这位主任就姓代。

    老代同志是老革命。

    早前向上面反映问题,但每每都石牛入海。

    直到今年这才有了变动,他欣喜之余却又力不从心。

    到底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

    长缨察觉出了这位县领导的那点小情绪,不过她也没点出,只是在老代的陪同下去了几个村。

    “我看福宁县打算搞茶园种植,你们南安县有什么想法吗?”

    老代想了想,“我们这边情况复杂了些,之前田安国几个人砍树卖树,搞的这边环境很不好,尤其是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重,想要搞茶园的话,得先治理环境。”

    长缨倒是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南安县每到夏季就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情况。

    “那是得治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要不得,治理水土流失的话,你们县里有制定出什么计划吗?”

    这正是让老代头疼的事情,临危受命固然是领导和组织信任,但也意味着自己的工作不好做。

    他一个党员不该存在这样的消极怠工思想。

    但忙活一通没什么效果,还可能落下埋怨,他心里头那口气不太顺。

    “也有计划,只不过这计划花钱更多。”

    长缨倒是不奇怪。

    牺牲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而治理环保环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即便到二十一世纪,很多企业也瞒着排废水,就是因为污水处理需要消耗成本。

    企业或者说资本延续的意义就是为了利润,让他们把国家大义放在最前面,往往是高估了资本。

    它可没党性。

    但现在还不一样,都是国营企业,顶多再有一些集体企业,想要治理的话倒也不难。

    计划经济的好处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样,你把这笔预算具体的报告给我,我回头想办法解决这笔款项问题,咱们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片秃头山啊。”

    老代听到这话老脸一红,“是,只要长缨主任你能帮我解决款项的问题,我保证干好这事。”

    这人的心病倒也没那么难治。

    问题还是在于穷。

    没钱。

    南安县的工业没多少,想要从县财政拿钱的可能性为零,向市里头要钱更没可能。

    走投无路只能憋屈自己。

    如今长缨的许诺虽然还没践行,但好歹让人看到希望。

    一百万。

    长缨看着这第一笔款子,这是巨款啊,就算是她也没办法从市里头划拨出来。

    “要不找市联社那边问问看?”

    “找他们贷款那也是要还的,你觉得南安县三年两载能还上这笔钱吗?”治理环境是长期问题,投入几乎没什么金钱上的回报。

    何况真要是三两年能还钱,何必找市里头说难处呢,自己咬咬牙关就是了。

    “那市里头拿出这笔钱来也不容易。”

    年初年中预算都已经落实好了,忽然间怎么可能拿得出这笔钱呢。

    “所以得再往上报。你写一份材料,一五一十的说这边情况,跟省里申请这笔专项资金。”

    “只怕省里头也不见得能拿出这笔钱来。”

    “本来我也没指望省里头能出钱。”

    “那……”

    “问国家要呗。”长缨的话让李秘书一头雾水,省里头困难,国家困难更多。

    他困惑了许久,回市里的路上脑中灵光一现忽的反应过来,“跟国家要,国家也不可能直接划钱,但咱们哭了困难,可以在市财政里留下这笔钱!”

    今天跟着老代同志跑了好几个村子,看到四处裸`露的黄皮土层,她身体疲倦心里头更是倦怠,这会儿正倚在后排休息。

    听到李秘书的话,长缨微微点头,“说不定国家还能给划拨个专项治理资金呢。”

    李秘书的确猜出了她的心思。

    如果再给她一两年时间,也用不着找国家哭难。

    但现在问题就在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年年都有,治理刻不容缓,哪有那么多时间。

    ……

    回到市里,长缨处理了堆积在徐立川办公室的那堆文件后,加班写调查报告,等着她把这篇报告完成时,外面夜色正浓。

    办公室里的钟表显示现在是凌晨四点钟,再过不多大会儿就能迎来黎明。

    而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办公室都成了她第二个家,长缨拿出那床毛毯,蜷曲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原本还想睁眼看黎明的人,等了好久却有些熬不过去的阖上眼睛。

    醒来时,外面天色大亮。

    长缨回家换衣服洗脸刷牙,从食堂回来后把文件交给李秘书,“这份送到首都去。给省里写的那份写好了吗?”

    “写好了,我拿给……”

    “你修改好直接给省里送过去就行。”

    李秘书愣了下,还真只是走个过场。

    他应了下来,按照长缨的吩咐去处理这事,等着忙活完这些,长缨人已经不在了。

    “傅主任说是去工地那边看看。”

    市里的工地有好几处,船屋渔民要迁移到的居住点,港口那边正在建设着的海产品粗加工厂以及海边的饲养场。

    三处都忙活的热火朝天。

    这两天阴天,白天也能干活,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海边就更是忙碌,毕竟要下海作业。

    长缨水性不怎么好,坐着小木船来检查已经完工的几个饲养箱,“这是不是小了点?”

    “这边规模偏小,主要是水质还需要改善,先不着急弄大的饲养箱。”

    船屋渔民长期在这边居住,其实对这边环境的破坏也挺强。

    接连跑了几个饲养基地,长缨只看到了童教授。

    “老张他去弄那个淡水珍珠饲养基地了,他找到了一出水质很不错的地方,想着用那水来做饲养。”

    “我还以为张教授也是研究海水领域的专家。”

    童教授笑着解释,“那倒不是,老张其实最初就是研究淡水养殖的,后来海水养殖这边没人,他就改了方向。”

    “这岂不是文武兼修?”长缨笑着打趣。

    童教授看着年轻的女同志,“听说你也在读书?”

    提到这事长缨也有些头疼,“是啊,本来应该毕业了的,只不过今年工作调动还没顾得上去学校那边,等回头这边稳定了,再去一趟。”

    她来到平川市就没消停过,自然顾不上学业问题。

    童教授听到这话笑了笑,“多读书多学□□归是好的,你是在哪个学校读的书,说不定我认识,回头可以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