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昏君就要君主离线制》 第 127 章 上皇‘疯了\\’(二更)(第1/3页)
    姜离向酒肆内的量酒博士要了纸笔。
    还特意强调要墨、朱两种颜色。
    之后把纸笔交给小英——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朕说一个官员,你就记一个。”
    “分红黑两色,可千万别记反了。”
    小英认真严肃地抓起了笔。
    皇城垂拱殿。
    一只白鹤在大殿侧方安静地站着。
    离得近的官员不免有几分赞叹:这只鹤真的蛮灵的,平时在朝上溜达也就算了,可今天/朝上都吵成这般喧嚷,它居然也不怕。
    是的,朝上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姜离刚切换到白鹤视线的时候,甚至有点恍惚:此时垂拱殿乱的,跟她置身的开封街道也没什么分别。
    历朝历代官员都很爱廷辩。
    今日皇帝忽然抛下这么一件破天荒的事情来,朝臣们毫不意外当朝争论了起来。
    一争论,阵营就清晰可见。
    朝上基本分为三派——
    守旧的文臣:坚决反对皇帝变革祖宗之法,坚决抵制开武将可入朝堂中枢执政这个口子!
    与之相反的自然是赞同皇帝变革的朝臣们:应当重用忠勇有才的武将,一扫先时‘崇文轻武’的弊症,起码是不要再轻武!
    十三年前金兵挥兵南下,打宋兵跟刀切豆腐一样的教训还没有吃够吗?!
    除了针锋相对的两派,当然还有刘尚书为首的不倒翁派:就像开特科一般,万事跟皇帝走,陛下干啥我干啥,你们吵架我吃瓜。
    如今皇帝只是提出这件事,还没有坚持表态,不倒翁派就先集体沉默,哪怕被点到名,也迅速发挥三不沾特质,把话甩出去。
    赵寰冷眼看着朝上越吵越厉害。
    不过心情总算稍微好一点:能吵起来,她就已经颇为欣慰了。
    说明总归有人被惨痛经历打醒,肯站在国家安危百姓生死上想一想,肯‘变’。
    若是经历了一次国破家亡,满朝文臣依旧是有志一同的旧思想,那才真是再也没救了。
    好在,如今朝堂经过油锅和恐怖游轮的初筛,圣驾归于开封后又添了许多北地臣子,能够认识到在刀锋面前,什么礼法德行都没用,武德是唯一的通行证。
    你没有强兵强将,人家想打你就打你!是人家挑日子!
    然而总有人让赵寰的心情好不了一点——
    御史中丞作为坚定守旧派,在士大夫讲究文雅的时代,不惜吵的脸红脖子粗,也坚决不允许武将有可能做宰相,凌驾于他之上。
    他高声道:“大宋历代祖宗法制便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陛下若如此更张祖宗法度,必以此失人心!”
    这句话一出,赵寰眼底的火就烧了起来,几乎烧成了一片血色。
    你们还有脸提这句话?!
    赵寰不像姜离,看都
    不愿意看宋朝史书。她到底是赵宋的子孙,对祖宗们的旧事还是知之甚深。
    这句出名的‘与士大夫治天下’,前后还有两句话——
    这原是神宗朝,守旧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候的话。
    前一句话是神宗皇帝问宰相文彦博道:这个变法,虽然士大夫们多不悦,但对百姓难道没有好处?
    宰相直接回答道:“陛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1]
    为百姓好又如何?对我们又不好!
    这便是宋的宰相,装都不装了。
    一句话戳的赵寰剧痛。
    眼底的火,是她亲眼见过的战火。
    眼底的血色,是她自己曾与这北地无数百姓一样,做亡国之俘时流下的血。
    姜离也听到了这句话,在6688给出上下文后,忍不住又喝了一杯酒,以暂浇心中怒火。
    果然,一早来到酒肆是个正确的选择。
    窗外百姓们欢庆的声音从窗口飘进来。
    姜离坐在这开封的酒肆里,念及克定幽州(北京)的岳少保,自然也很想念另外一位守卫幽州的于少保。
    他在说:民为重,社稷为重,君为轻。
    而这里面,甚至没有他自己这个‘士大夫’。
    他是这样说的,亦是如此践行,直到最后。
    说起来,于少保也是御史出身,然而同一个职业的上下限就差这么多。
    不过想想,宰相这个职业,还有诸葛丞相跟秦桧这种上下限,也就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重点是——
    姜离指着纸页:小英,把这个名字加粗多描两遍!
    小英很听话用朱笔把许中丞的官位名字描了好几遍,殷红像用血染过似的。
    垂拱殿。
    与赵寰同样熟悉神宗朝变法事的朝臣很多。
    御史中丞话音未落,李清照作为尚书已经站了出来:“陛下登基,乃天下万姓军民之心!”
    易安居士入朝以来,不改从容洒然之态,今日是罕见的眉目冷如刀,直接道:“吾为官,耻与尔等同列朝堂!”
    御史中丞:……
    你!你说的是我的词儿啊!
    站出来一半的李纲老相公,就又退回去了。
    廷辩这种事,易安居士可比他擅长。
    毕竟,这位可是一本《词论》怼遍北宋词坛的人。
    更让李老相公关心的倒是皇帝——以陛下的性子,居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叫停这场争吵,颇有些冷眼旁观,等更多人跳出来表态的意思……
    李纲侧首,看到一只‘善良守序’的白鹤,略歪着头专注看着这场朝堂争论。
    作为知道船上真相的官员之一,李纲:你们吵吧,自求多福。
    一个时辰过去,两派都吵得有些累了,肯表态的基本都已经跳出来了。
    赵寰
    正准备按下终止符,却有翰林大学士想要两边卖好,站出来提出了折中的法子:“岳少保文武兼备,经史百家无不通晓。”
    “若岳少保如真宗陛下时庆国公之旧例,自可拜相。”
    所谓庆国公旧例,是真宗时武将夏竦,通过献文集给宰相,跳出武官序列,宁愿从一县主簿文官做起,最终在仁宗朝,升到了宰相。
    守旧派文臣们听了不由点头:哦,要是岳少保肯弃暗投明,投奔我们文臣倒也不是不行。
    赵寰:呵,这叫什么折中的法子。
    这分明是掩耳盗铃!
    忽悠朕呢是吧!
    若以岳少保的军功,都得转文官序列才能做宰相,天下武将岂不越发绝望。
    李纲老相公摇头:你看,到底沉不住气,安安静静憋了一整场朝会,偏到最后没忍住跳出来。
    赶着上了陛下心里黑名单的最后一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