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30-40(第18/22页)

    他怎么会刻意地大出风头呢?

    这必然不可能。

    既然不是赵小郎主动的,那就只能是……先生的问题了。是王先生主动要求他, 让他去做明显超出能力范围之事。也幸好,赵小郎的能力也远超年龄。若不然,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范纯仁面色严肃地想道。

    苏轼敏锐察觉到范纯仁面色陡变, 狗狗祟祟凑上前去, 压低了声音:“范师兄,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说给我们听听呗?”

    扶苏也悄悄地竖起了耳朵。

    目前,他一共有两种猜测:要么是因为自己姓赵, 宗室子破例入监读书, 本能让文人感到不喜。要么就是……和之前与张及甫、张修媛的矛盾有关了。

    对了, 以张及甫其人读书识字的水平,肯定是在经义斋中混日子。远远升学不到熟读经义、专攻策论的治事斋去。也就是说,今天扶苏先生从前也是张及甫的老师?这就不难理解了。张家想要通过先生的渠道给他使绊子, 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呢?

    范纯仁却装作没听见似的: “先生或许是爱才心切,才想着要考验你一番,好让你戒骄戒躁。自然,你也不必事事都接受,莫因他人影响自己向学之心。”

    苏轼和扶苏对视一眼:唉,他们又被当成小孩儿糊弄啦。

    扶苏更是郁闷到了极点:他只是外表才三岁而已,又真的不是小孩子。

    他不是不能理解范纯仁的苦心:古代讲究一个“天地君亲师”,师长的地位十分超然。学生但凡与先生发生矛盾,一旦传出难听的名声,前路就会格外坎坷。

    何况,这位先王生只是让他默背《礼记·大学》,还没做出更过分的事情,不好轻易给人定罪。至于寻常的小小考验,以扶苏展露出来的天分,足以轻松应对。

    范纯仁确实是这样想的。

    但扶苏却只想知道一个真相。总不能他被莫名其妙针对了,还不知道恶意的源头来自何方吧?他是来改造国子监的,又不是来吃苦头当小可怜的。

    一个有意想问,一个却不肯说。正当扶苏在思考要不要祭出自己百试百灵、屡试不爽的撒娇套路时,曾巩和李观澜突然从身后冒了出来,冲着几人打招呼:“范师兄、赵小郎……这位就是苏小郎了罢?真是久仰大名。”

    苏轼看起来很高兴:“没想到治事斋的师兄们也认得我!”

    “自然了,你和赵小郎可都是国子监风云人物,由不得我们不认识。”

    曾巩和李观澜自我介绍完后,眼神都往扶苏小小的身子上瞟,像是在看什么珍惜保护动物。后者直觉不妙,果然,“听说小郎你已经会背《礼记》啦?是真是假?”

    “连你们都知道啦!”

    “没有!是假的!”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趁着另一方苏轼发愣的空档,扶苏抓紧时间为自己辟谣:“一本《礼记》足有十万字,我哪里背得那么快?”

    李观澜:“我就说呢,那帮子闲人果然爱谣传。三人成虎,子固,你说对……”

    范纯仁突然开口:“但赵小郎真的会背了通篇《大学》。”

    苏轼趁势补刀:“不止哦,昨天我去了一趟小郎的住处,他桌上的《礼记》可是摊开了一大半哟,我悄悄地瞟了一眼,应当是背到……《礼运篇》了?”

    李观澜倒吸一口凉气。

    扶苏:“……”

    够了!你们一唱一和是在讲相声吗!

    曾巩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显然,他也留意到了和范纯仁一样的问题。

    但他是特招进监的贫寒子弟,没有后台,更难以插手国子监内部的事务,只好半开玩笑地提醒道:“赵小郎年仅三岁就能背完一本《礼记》,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能升到我们治事斋来了。”

    扶苏乌黑的眼睛倏然一亮。

    升斋……就是跳级吗?

    李观澜夸张地叫道:“升斋?赵小郎,好歹给别的神童留下点发挥空间啊!”

    其余人立刻笑成一团。

    不过他们都看得出来,扶苏听别人夸他的时候,会很不好意思,就体贴地把话题转移到手头的饭菜上面。范纯仁落下筷子,不禁感叹道:“尝过了相国寺的夜市,再见膳堂,亦觉得‘由奢入俭难’啊!”

    他多少理解了其他的官家子弟。颜回固然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但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也只出了一个颜回不是?

    李观澜奇道:“范兄,你竟也有去相国寺夜市的一天?”

    范纯仁身为一品大员范仲淹之子,作风却清苦得像个苦行僧。不仅不与其他官家子弟同流合污,反与他们贫寒学子交好。这在整个国子监也是出了名的。

    范纯仁瞥了装鹌鹑的扶苏苏轼一眼:“只是兴之所至,便去逛了一逛罢了。”

    至于这两人在夜市上摆摊大受欢迎的事,他一句也没提。范纯仁倒不在意什么商贾、什么贱役:还是小孩子,何须讲究那么许多?但他难保别人也是这么想。

    他想起了什么:“对了,子固、观澜,再过些日子,监中就要成立一个‘膳食改善委员会’,你们若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一二。”

    苏轼:“我要参加!赵小郎也是。”

    扶苏也难得主动开口招揽:“若子布兄、观澜兄也能来的话,膳堂变好吃就能指日可待了!”

    “哦?”曾巩心念一动:“既然几位都发话的话,那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那也算我一个。”李观澜说。

    曾巩,未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必定很靠谱。作为他的友人,李观澜自然也不差。虽然说委员会会长强行要求是官家子弟,但贫寒子弟也要占据一部分的名额,不然委员会就缺乏了代表性。既然如此,肯定是靠谱的人塞进去得越多越好。

    几人约定好了章程,草草扒完难以下咽的饭菜,就各自四散开了。出了膳堂之后,苏轼却偷偷拉住扶苏,附着耳朵问他道:“诶,你真的要那个么?”

    扶苏:“……?”

    什么?

    “就是那个,升斋啊!”

    扶苏小吃了一惊:“你看出来啦?”转念一想,如果是苏轼的话,看出来倒也正常。

    “简直不要太明显好么?”

    苏轼嘀嘀咕咕:“话说你真的要去吗?要去的话,那我也和你一起好了。经义斋每天都无聊得要死,还不如和范兄、曾兄他们待在一起有意思呢。”

    尤其发现师长也是个一肚子坏水的,更让他觉得滤镜破碎,失望至极。

    “而且……”

    苏轼挤眉弄眼道:“好歹我也是七岁入监,在你前面出过好一阵风头呢。怎么也不能落后对不对?”

    扶苏:“你就不怕别人恨你呀?”

    就像李观澜说的一样,他们俩太超模,就会让别的神童无路可走。

    以前七岁的小孩,会背个《三》《百》《千》就算很了不得,现在标准一下子拉高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