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80-90(第14/17页)
局也要支持庆历新政的人,她对保守派动向的嗅觉极为敏锐,一语就道破扶苏以后必不安稳的朝堂生涯,让后者生无可恋,一瞬间干劲都少了一半。
曹皇后又笑着安慰:“未必不是件好事呢。你现在做什么都有人盯着。去当劝农使推广那什么棉花,还不是事半功倍吗?”
“还是说……你不相信官家吗?”
扶苏顿时摇头连连:“我只是觉得那群人很烦,不让人安生。”
而且也很让他有心理阴影——容易回想起第一世他醉心儒家安世济民的学问,被秦国上下许多人追着弹劾的日子。那时候,父皇不知是听了谁的谗言,或许是原本就对他“为儒生所惑”不爽,厉声斥责了他一顿。
扶苏犹能记得,他跪坐在殿陛之下挨教训,父皇说到激动时挥舞的袖口,和颤抖的胡须。
那一幕隔了三世仍然历历在目。就算官家这辈子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也让扶苏心里头打鼓。就算理智上知道所谓“疏不间亲”的道理。
他咬着下嘴唇,不知道该怎么把他的感受形容出口,曹皇后又能不能理解得当。但后者似乎一切都了然于心,靠着他耳朵说:“那你为什么不主动迎难而上呢?”
主动……?
迎难而上?
扶苏一下子睁圆了眼睛,乌溜溜的,说不出的可爱:“娘娘,你的意思是,我自己去给自己找弹劾?”
“我就是这个意思。”曹皇后说:“反正注定要被人盯上的,岂不是说明,我儿现在想做什么做什么么?无非是弹劾的奏折一页或两页的区别罢了。”
“娘娘,你是这个。”
扶苏发自真心地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不愧是……他甚至都有点词穷了。
“而且,正好考验一番你阿爹,会不会放你一马?好让你以后能彻底安心、不至于放不开手脚。”曹皇后说:“至于官家那边儿,父子哪有隔夜仇的?若真有,你娘娘也会帮你求情的。”
扶苏顺着她的思路想下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我该去做一件,嗯……犯忌讳的事情。只要这一次官家能帮我兜住了,其他人就无话可说,我也能无法无天了?”
曹皇后狡黠地一笑:“这主意,千万莫告诉官家是你娘娘给你出的。”
扶苏来来回回想了两遍,不得不赞叹这招数实在是高。就算是最差的结果,他和仁宗之间信任破产了,也有血缘之间斩不断的羁绊。再不济,还有推广棉花的功劳呢。
唯一对不起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要给他的闯祸兜底的官家。
扶苏双手成合一个十字,默默在心中说了一句对不起:抱歉了呀,官家,谁让我前世的阴影实在是太深啦。我也只任性这一次,日后再也不作妖,老老实实地帮你的忙。
不,也不对。
谁说他这次闯祸犯忌讳,就不能是国家改革的先声呢?或者他只要比还要新政派表现得还要激进,后者也会渐渐被接受良好。
扶苏回想起自己给梅尧臣写的文章——若要根治大宋的积弊,关键在于让士兵识字、知礼。老实说,那是篇略显惊世骇俗,以至于不敢给官家过目的文章。但扶苏又真心觉得,若要和辽夏两国天生就高大、凶悍的骑兵一决高下,他们大宋能仰仗的,只有后天的训练有素。
再者说,宋朝什么事最犯忌讳呢?太祖杯酒释兵权,中央禁军人数八十万,还有后来,狄青成为枢密使后又被弹劾下来。
无非两个字,就是“军权”。
扶苏的心里顿时有了个主意。
于是,次日,即使打了打胜仗,也门庭略显冷清,安心闭门度日的狄将军府上,迎来了一位新的访客。
他穿着状元的衣袍——官家特命有司亲自量体裁衣的款式,生怕别人认不出他是谁一般,腋下夹着厚厚的一本圣贤书,扣响了狄青门口的铜环。
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汴京。
天啊,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赵小三元,不办谢师宴、不参加同年文会、也不拜见拉拔他当状元的富相公和欧阳公,第一个拜见的居然是狄青!
夭寿了,他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要了吗?
谁不知道大宋的历代天子皆可称一句宽仁,却统一忌惮两件事:第一是武官势大。第二就是文武勾结!
朝中对这位天降神童有好感的人,无不抚膺扼腕,长长叹息。但那些对他早有偏见,正愁不知从何下手的人,则像苍蝇嗅到腐肉的气息一般蜂拥而至。
他们简直乐开了花。
还以为这赵三元是个聪明人呢。小小年纪,得了好名声还能忍着不跳,窝窝囊囊地藏起来,让他们一点儿破绽都抓不着。
谁知道呢?
他竟然迎头送了一个!
那他们就不客气了!
消息传遍汴京的那日夜里,台谏官衙中的灯烛长明不灭。第二日,弹劾的折子就像雪花一般,蜂拥着堆满了官家的书桌——
作者有话说:官家:就不能让我多高兴会儿吗[愤怒]
百官:你是说你又得了个未来名臣,这名臣还是你儿子,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你占了?
第89章 第 89 章 你们是说,是朕,要夺自……
“你不该来见我的。”狄青说。
狄青见扶苏时, 穿着一套极为正式的礼服。腰悬玉带,还挂着一只金鱼袋。
经历了广源州阳光的照射,他的皮肤比寻常人深上两个度, 被紫色的圆领官服衬托得愈发明显, 脸上的刺青也显眼又有点骇人。
总而言之,他看起来十分不伦不类。与扶苏从前见到过的文气纵横、气质斐然的文官们迥然不同。
或许狄青自己也很不习惯罢?光是扶苏看到的, 短短一刻钟, 指头就往下扯住了袖摆好多次。想来这位出自底层的将军,与汴京城的冠盖与乌衣格格不入。还是一身铁制盔甲更得他心意。
扶苏假装没有听到狄青的那句话, 真心实意地朝人行了个礼:“见过护国军节度使大人。”
护国军节度使, 乃是宋仁宗给予狄青的勋爵封号。因他平叛要比历史上早了十年有余,不知道煽动了哪根蝴蝶翅膀, 并没有被封为“枢密使”, 成为大宋的政治中枢。
但其“节度使”的勋名,加上为数不少的封邑, 足以刺痛一些人敏感的神经。自晚唐乃至五代,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 中央朝廷俨然形同虚设。又因他们抛却了最基础的道德, 整个华夏几乎沦为黑暗森林般的存在。
也巧, 狄青大字不识几个,早年还犯过事,脸上因得官府配字刺青。和史书上记录的节度使们一模一样。
狄青的文化水平不足, 还没通读过前朝史书, 但他的伯乐可是范仲淹。
他早已从范仲淹那儿得知自己不受朝廷官员待见的原因。即使他本人毫无那方面的想法。就算早年武力犯禁也是为了家人, 这不正好暗合了《春秋谷梁传》中的“亲亲相隐”一条么?
奈何,其他人不愿意听,谁也没办法。
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