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90-100(第7/15页)


    有霍光、王莽、曹操的事迹在前,汉室权臣已然是个烫手山芋的地位。但诸葛亮为了他的理想,还是一肩挑起了复兴汉室之任。更神奇的是, 他甚至打破了皇帝与权臣互不信任的沉默螺旋, 既不篡位也没被天子清算全家, 清清白白地“出师未捷身先死”。

    再一联想到从自己自戕后,被猜忌后无一幸终的倒霉太子们,扶苏简直想扶额叹息。他还真是开了个坏头啊。

    “那你缘何把他写得……好似个妖道呢?”

    “那还不是因为人民群众喜欢么?”

    作为野史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扶苏对这个问题太有发言权了:“不然,你们谁写个差不多的故事,和我比比看谁更受欢迎?”

    苏轼看上去跃跃欲试的模样,但最终还是偃旗息鼓了:“那还是算了吧。要是我爹发现我又胡编乱造典故,他肯定要打我的。”

    “不过,你这个真的能受欢迎吗?”

    扶苏:“哼。”

    “不信的话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另外三人表示自己很感兴趣,紧随在扶苏的身后。说实话,他们读书虽然多,却对市井俚俗知之甚少。难道瓦舍勾栏之间流行的都如赵小状元一般所写?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知晓“红袖添香”前情的张载摸了摸鼻子,自以为知道了了不得的内情。

    三元郎的亲长也太离谱了点。平日都给他灌输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还是说,只有看这些才能养出不世出的神童?

    他们三人出了国子监,径直走向了相国寺的方向。

    “你要找净觉小师傅?”

    “市井之事,不找他还能找谁?”

    扶苏觉得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太正确了。净觉就好像个万事屋,所有和市井有关的事情都能拜托他帮忙。

    这不,他一到相国寺里,随机抓了个小沙弥说自己要找净觉,就被当成贵客被恭恭敬敬请进了房里,小沙弥又奉上了四碗香茶才退下去叫人去。

    苏轼心里有数:这净觉小师傅,怕是少数和他一样知道赵小郎真实身份的人呐。

    但他嘴上依旧不饶人:“肯定是净觉小师傅知道赵小郎你无事不登三宝殿,特意吩咐过的,一看到你就要引到房间里。”

    扶苏:但我觉得可能不是净觉,是方丈特地吩咐过呢?毕竟上次都出动八王爷府的亲卫。但这话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说,他只能无奈地瞪苏轼一眼。

    苏轼笑得更猖狂了。

    张载是唯一一个不知个中内情的:“这净觉小师傅是?”怎么感觉很有故事的样子?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解答呢,净觉本人却已亲至。他一进来就“阿弥陀佛”了一声:“赵小状元,您来找我有什么事?”

    苏轼立刻道:“哈哈!还是小师傅你久居佛门,洞彻人性啊。知道现在三元郎身份今非昔比,特地登门找你,必然是有求于你了。”

    净觉无奈地看了苏轼一眼。

    扶苏:“……怎么说得我那么无情呢?咳,好吧,是有事要找小师傅你。”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他从袖袋中掏出了自己写的底稿:“你来瞧瞧这个,放在勾栏瓦子里能不能行呢?”

    净觉:“这是……”

    刚一看内容他便了悟般噤了声,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一行行读完了全程,表情时而赞叹、时而微笑,十分入迷。

    看他一副看进去的模样,扶苏便知道大概率稳了,也管不上他人正屏息凝神,自顾自地悠然喝起茶水来。但他只喝了一口就吐了下舌头,茶叶子泡久了,好苦啊!

    “当然能行!”净觉终于看完,给予了无比肯定的回答:“瓦子里的人最喜欢这种了。

    他微妙地顿了一下,声音也悄微下来:“不知是您们当中……哪位写的本子?”

    他循着众人的目光,看向了桌子最中央的小豆丁:“呃。怎么、怎么是您啊?”

    扶苏无辜道:“嗯?我不行吗?”

    净觉:“不不不,您可是三元及第的天才,当然是什么都会写了。”

    其余人齐齐哄笑了起来。

    众所周知,瓦子里那些闲话,在士大夫是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的。只有混口饭吃的穷书生才会写。三元郎写这本东西,可是要捂好马甲的。净觉这句恭维,怎么听着很像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呢?

    扶苏瞪了一眼其他人,更无奈了。

    但他很快正色了起来:“这个本子,劳烦你递给熟识的说话人吧。务必让他们传起来,传得越快越广越好。”

    “然后,你再教他们这么说……”

    随着他的话,净觉的表情从讶异到恍惚。但他却能听出扶苏话里的郑重,亦知晓这是极重要的事,甚至牵扯到了朝廷。

    “贫僧明天,不,等下便去找熟识的说话人们,让他们人手各一份。不出三日,就让这故事传遍汴京。”

    扶苏重重地点头:嗯。这就是他想要的。

    “对了,三娘和阿菩她们还在吗?”他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小师傅,你能不能带我去见一见阿菩她们?我有事要同她们讲。”

    “在呢在呢。阿菩前日还问我,不知什么时候能见您一面呢。”净觉说道。

    因为阿菩等人身份实在特殊,扶苏便找了一个借口,避开了范纯仁等人,独自去了相国寺那处寂静的院落里见了阿菩等人。棉花的种植已然尘埃落定,他也该履行当初的承诺,给三人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了。

    “阿菩,三娘,阿余。我替你们寻来了一份工,你们愿不愿意做?”-

    范仲淹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汴京。

    人逢喜事精神爽,贬职后复官,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衣锦归乡?加之他一路往南下,驿道上越是一派蓊郁生机之光景。

    踏入汴京城门的那一刻,连日的奔波下来,他竟然丝毫不觉得疲惫,望着城中与萧条边境截然不同的行人如织,也觉得十分可亲可爱。

    “昔往今来,汴京似乎一切如旧啊。”

    范仲淹感慨万千。

    只是旧日看徐了的繁华光景,今时方知晓需要珍惜,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逝去。

    他命亲从们先回到府上打点,自己独自一人牵着马走上繁华的街道,排遣起万千的思绪。却见不远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宛如漩涡般吸干了街上大半的人流。

    这般场景,范仲淹在汴京为官多年也从未见过。只有他长子范纯仁写的信中,言及大相国寺夜市上的糖画,或许才有此等受欢迎程度吧。

    难道是,传说中可遇不可求,连梅尧臣都专程写信跟他炫耀的糖画摊子?

    范仲淹好奇心顿起,快步朝那处走去。

    期间,他还听见周遭似是友人的二人互相打趣道:“你怎么又去听一遍啊?”

    “你还不是?一听到有人要讲就来凑热闹。”

    “没办法啊,诸葛丞相的故事我听几遍都听不够的啊。”

    范仲淹:诸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