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90-100(第8/15页)
丞相?难道是说话本子?
文臣不崇拜诸葛亮的可能性近乎于零,范仲淹亦不能免俗。他甚至更好奇了,想知道,是什么样的说话本子能让汴京百姓流连忘返至此。个中又言及丞相何等风姿?
是隆中天下对?是白帝城托孤?
还是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范仲淹凑近了去,只听到一个洪亮而跌宕的声音直直撞入他的耳廓:
“说时迟,那时快啊!诸葛丞相向天空中一挥手,那铺天盖地的雪花便直直化成团,纷纷坠入城中。蜀中将士连忙将团子收集起来,竟然发现是一种新奇的织物。
“丞相便道:此为他向天所借的济困之道。将士们无不拜服,将棉团揉开,编织成保暖的棉衣棉袄,一一发放给城中将士、百姓……”
“如此这般,轻而易举破了司马懿的大雪封城之毒计!”
范仲淹:“???”
恰在此时,说话人的话音方落,围观群众齐齐发出一声惊天的欢呼,旋即散落在四处变为绵延的赞叹。不禁让熟读《三国志》《魏书》的范仲淹疑惑起来:到底是他出了问题,还是大家出了问题?
诸葛亮何时被司马懿围困城中过?
又何时像个妖道了。
……不,比起胡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那个所谓的“济困”的棉团究竟是什么?倘若是凭空编出来的造物,为何不编个现实中有的东西,好让听者更有代入感呢?
还是说……
范仲淹忽而朗声道:“敢问那棉花是真是假?世间竟真有如此神奇之物吗?”
他以为自己发出了疑问,定会有人追随,至少也能引发其余人一点思考。没想到周遭之人都像看土包子一样觑着他。
“怎么还有人问啊。就在官府门口,摸也摸过、看也看过了,还会有假不成?”
“看老先生你明明读书很多的样子,为什么会不知道啊?”
“唉,闭门读书读傻了,说不定丞相的故事他都是第一次听呢。真可怜。”
“官府都发放种子了,我邻居家运气好抢到了几粒,打算明年在自己前院里种呢。到时候问他要几颗种子,不知愿不愿意给……”
范仲淹决定收回他最初的评价。
……汴京百姓真是太不可爱了!——
作者有话说:给所有被创到的历史粉丝说抱歉。
小扶苏就这样抢了冯梦龙的活,罗贯中素材+1+1+1
第96章 第 96 章 赵小郎,到底是何方神圣……
话虽如此, 百姓的反应却说明了一个事实。
棉花不是凭空编纂之物,而是真的!
推理出这一事实的时候,范仲淹的心尖一瞬间烧烫了起来。什么“腐儒”“读书读傻了”的恶评统统被抛诸脑后。他立刻向人请教了棉花在哪里可以看后, 奔向那一处地方。
因为真宗皇帝曾经下旨推广过占城稻。循例在前, 所以范仲淹一下就能猜到,凡是有新良种问世, 其后必有官府的身影。他不出意外地走到了靠近官衙的一条街面, 找到街尾的第三间铺子,前面只有零星几人在排队。
范仲淹顺势走到了队伍的后面, 安静地排起队来。心里却在盘算着, 这一系列离奇的宣传手法到底出自谁的手笔。
晏殊沉稳、富弼持重、欧阳修……
一个个人名在范仲淹的脑中划过,却又逐个被否决掉。直到队伍排到他自己时, 范仲淹才恍然回过神来。
出乎意料的是, 坐在殿中的,是一位女子。
她一边整理着桌上的棉衣, 一边熟稔地说道:“棉花种子已经发光了。要想再来领取,只有等来年的这个时候。”
就好像已经回答过许多遍似的。
但范仲淹关心的不是这个:“真有棉花这回事?不是说话人的胡诌?”
“当然了。”
阿菩三人在这间小铺驻扎多日, 介绍的业务已经驾轻就熟。她指了指桌上叠得齐整的棉衣、棉帽、手套等物:“就在这儿了。您随便看, 只是不能带走。”
她的声音骤然压低:“要是带走了……我会去报官的。”
范仲淹自然不会做出偷盗之事。但他不知道的是, 有纨绔子仗着自己家世非凡,报上名号后当众强抢了一件棉衣,扬长而去。
阿菩阻拦不急, 也毫不客气, 在众人的劝阻下当场报了官。不出一日, 开封府吏和皇城司一起出动,压着那纨绔和他父亲,带着被抢走的棉衣, 恭恭敬敬地上门归还,按头道歉。
围观群众俱是一片哗然。
自那以后,来排队的人都只敢老老实实地看衣服,不敢有多余的动作。魍魉心思之人也只好绕路而行。皇城司是什么背景啊,人家背后有官家罩着!谁敢惹,不要命了!
但阿菩抬头稍稍打量了一下范仲淹,情知他并非无理取闹之人。主动拿出一件棉衣给他看。范仲淹刚上手就暗暗惊叹一声:好软,好厚!
柔软和厚实,原是冬衣不可兼得的两难。麻布粗糙且漏风,丝绸光滑却冰凉。杨花、芦苇、纸衣、稻草各有各的破绽。和张载一样,范仲淹一下子就联想到边关的百姓和将士们,捏着棉衣的手也攥紧了。
“敢问……”
他有心多问两句,目光滑到阿菩高挺的鼻梁上时,却突然失声,一瞬间极为惊骇的神色。
阿菩毫不知情地仰起头:“嗯?您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范仲淹却说什么也不问了,脸上的震惊也一瞬间消失殆尽。他又多看了一眼棉衣,转头就走,飞快地打道回府了。
府上,范纯仁已经在等着他。
范仲淹的家资不算丰盛,离开汴京时原打算卖掉这一处府邸的。但恰逢长子范纯仁新婚燕尔,又要在国子监读书备战科举,他思量一番,就把宅邸留了下来。
他原本没想过再回到府上,望着熟悉又陌生的一草一木,却在也没有感怀的心思。他拉着长子,飞快地走到了一处僻静的说话地:“纯仁,你且告诉我,现下京中挑着棉花推广之责的人,是谁?”
范纯仁顿时会心一笑:“您也看到那些剧目了?感觉如何?”
范仲淹微妙地顿了下:“虽对武侯失之敬重,却实在新奇,也实在有效。”
范纯仁重重点头,对老父亲带着点微不可查的优越感:这么有效的手段,可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诞生的。
但他没忽略父亲话里那点不对劲:“您是觉着有哪里不妥?”
范仲淹下意识地看向四周,低声地说:“那处展览棉衣的店子里的女工,长相……极肖似幽云十六州之人。”
范纯仁大惊失色:“啊?!”
他那小师弟,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来?
范仲淹摇了摇头:“不会错的。”
他常年驻扎于西北边陲,见过许多被俘虏的西夏人,从前也和辽国人打过交道。那位姑娘的长相,不肖似大宋水土养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