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第6/14页)

宋人”“糯米团子似的”“看起来就很贵”“像年画上的小仙童”……

    吴家村村民们陷入沉思,面面相觑。

    “是他吧?”

    “绝对是吧?不是说过自己要去怀仁?”

    “我看也……”

    “打什么哑谜呢!”吴老汉:“你们有话就直说嘛!这除了小贵人还能是谁?小贵人那么聪明,能断案不是很正常么?”

    “但问题是……”村民们看着自己给扶苏塑起的雕像陷入了沉思。

    因扶苏带给他们的是一条发财的明路。塑像的时候几乎全票通过,让小贵人戴上幞头、手握元宝高高举起,塑成了一个可可爱爱的小财神爷的模样。以便后世人常来观瞻供奉、香火不绝。

    现在,又得知小贵人竟然还是个青天,这塑像又该怎么改呢?

    吴老汉:“这还不简单?小贵人不还另一只手空着吗?改动两下不就行了?”

    于是,扶苏的泥塑像再度新鲜出炉了。新形象里,他左手握着硕大的金元宝,右手握着一根沾满墨水的判官笔。

    糯圆如团子的可爱脸蛋上,左半边眉眼弯弯、笑意盎然。右半边铁面无私、威严横生。

    ……看上去就像精神分裂了一样。

    后来,因众所周知的某种原因,这形象传播得越来越广,从云州出口转内销,传回了大宋的国土之上。只有掩耳盗铃的某位皇帝,强烈要求不给该塑像冠名。

    扶苏:我拒绝承认这人是我!——

    作者有话说:[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第128章 第 128 章 官家:我有好大儿,但……

    对于扶苏拒绝承认的行为, 众人纷纷表示不解。从古至今,历代帝王多求生前身后名,怎么就你一人特立独行呢?百姓自愿称颂于你, 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扶苏:不, 你们肯定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一粉顶十黑”!

    因为第一世的惨剧, 扶苏第二世在网上关注过几个历史博主, 知道他们天天拿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们互相比较拉踩,俗称赛博斗蛐蛐。

    万一自己因为这雕像留下了什么千古美名, 结果翻史书一看, 你的“青天”功绩其实就是微服私访时解决了一下当地的恶毒乡绅……

    那他的名声可就别想要啦!

    但民间倘有什么风声流传,光靠禁是禁不住的。后世的《大义觉迷录》就是前车之鉴。扶苏只好捏着鼻子。每天兢兢业业地司理起刑狱之事, 好让自己后世不要嘲笑得太狠。

    至于后来他因“青天”之名和划时代的法治思想, 屡屡登上后代法制史教材。乃至于成为法律人士的祖师爷之一,就是另一桩故事了。

    不止是后来当了皇帝, 其实自扶苏他派兵围住了张家,众目睽睽之下把张复财绑住出了宅门, 塞进衙门的监狱, “小青天”的外号就立刻流传开了。

    这件事反传回扶苏的耳朵, 他听完之后就沉默了:“原来怀仁县人苦张家久矣啊。”

    明明对他全无了解,只听闻他抓了张复财就能好感顿生,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大家伙太恨张家了。

    那他这个青天, 还真得当下去。

    扶苏拉上了苏轼, 又点了几个识字的士兵, 在衙门前摆了一排桌椅板凳。干什么?免费帮人写诉状状告张家!也接待被告人其他城中大户!

    大家搞快点儿,有冤申冤,有仇报仇啊!

    其实, 扶苏早在衙门前设立了登闻鼓,但效果却一般般。不是谁都愿意众目睽睽下诉说自家的伤疤。而且怀仁县迄今没有靠谱的县官和师爷——之前的早被狄青进城时,当着县里人的面一刀砍了。

    据说,当时也是一片叫好。

    “那不对啊?”苏轼问道:“就算我俩去写诉状但还是没人审案子啊?”

    扶苏:“有啊?”

    “谁啊……难道殿下你指的是,我俩?”苏轼瞪大了眼睛,顿感压力山大:“不,不行的吧,我只会背《天圣令》和《宋刑统》,不会背《大辽律》啊!”

    “不,也不对。当年沛公被老秦人喜迎入关不也只约法了三章?咱们也可以效仿高祖啊。”

    无意中被插了一刀的扶苏:“……”

    意思我都明白,但你举例子的时候能不能换个?扎得我心痛啊。

    扶苏捂着心口,缓缓吐出一口气,惹得苏轼不明所以地看过来:“没办法,平息民愤、收拢民心是当务之急,但不能把张家人处死了之。这是在给后来的大宋官员治理上难度。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当一回‘青天’了。”

    “而且这里,唯一系统熟读过律法的也只有你我,咱俩不上还有谁上?”

    “还真是。”苏轼托着下巴沉思。多年的编辑经验让他职业病发作:“但这次机会难得,大家都关注着……”

    “殿下,你说,我们趁机在怀仁县兴办《求知报》怎么样?前几期的素材就用审判张家的过程和经典案例,大家肯定都会买来看,等读者群固定下来,后面我们再慢慢改成别的内容。”

    起号教程。

    扶苏脑海中突然浮现这四个字。

    “你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博主的。”

    “博主?那是什么?”苏轼不明所以:“是大官的意思吗?那就借殿下吉言——”

    回去就可以升官啦,嘿嘿!

    就这样,兼具多重目的的“赵氏/苏氏免费代谢诉状业务”在官衙大门前堂堂开业,不收取任何费用,一条龙服务,童叟无欺!

    其声势之隆重,还把原本被冻风寒卧床养兵的段银儿引来了。她远远来到县衙的大门外,就看到两排士兵带着刀立于两侧,负责维持纪律。中间留出用于排队的空地,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姓名?”

    “俺、俺叫许二妮儿。”

    “年龄?”

    “五十七……六十多啦!”

    扶苏闻言,抬头看了一眼,赞了一句“您真高寿啊,外表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哄得来告状的人骄傲地露出了半颗门牙。

    “所以,您要状告张家的谁?什么事儿?”

    一说起这个,许奶奶拧着手指,踌躇不安了起来:“俺要告的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还、还算数吗?”

    现代刑法追溯时效最长是二十年。但还是这句话,这里是古代。

    “您要告状的人活着,且承认,就算数。”

    许婶子立刻精神一振:“俺要状告张家老二毁俺的名声清白!当年俺要嫁人的时候,去他家铺子里买东西,就被他说偷了他家东西,其实压根是他自己亏钱了,赖在俺女儿的头上!害得俺二十多年抬不起头!”

    扶苏提笔刷刷刷在纸上埋头苦写。

    其实许婶子正心中忐忑着,就这么鸡毛蒜皮一件小事,值不值得她专程跑到县里说道。丈夫、甚至儿子女子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