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333文学城www.333wxc.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5-130(第7/14页)

劝她算了,可是许婶子就是咽不下这一口气!

    许婶子端详着扶苏的样子,他没有像村里那些人一样跟着啐几口张家,然后叹着气劝她“咱们能怎么办呢,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其实她知道,有的人并不是十分信她的话,觉得张家是她女儿偷东西的背锅侠。

    此刻的许婶子心中颇为空落,因为没得到惯常的附和回应,她不禁猜测:这小小的青天大老爷会不会不支持她?

    但她转念一想,这可是笔和纸呢!好贵的!小青天大老爷正在为她用纸和笔写字,不比随口一句附和值钱多了?

    如此想着,她又安心下来。

    扶苏对许婶子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他记录完时间、地点人物后,又问道:“如果这个案件真相大白了,您介不介意我们将它登载在报纸上?就是写在纸上,可以给你到处给人看!”

    许婶子听懂后:“不介意!不介意的!俺要证明俺是清白的!”

    “好的。”扶苏填完了最后一个选项:“您后天可以来官衙门口,查询这个案子的审查结果。嫌疑人是否伏法认罪,都会记录在县衙门口的告示上。后续如果这桩案子登报,我们也会亲自把有案情的报纸送上您家门。”

    他说得文绉绉,许婶子却听懂了,她看起来十分高兴,双手拍着掌:“那就是说,闺女的清白被白纸黑字写在纸上了?俺可以给人看了?”

    “对。”

    而且,扶苏真心相信,许婶子的梦想多半可以成真。因为……这是他接到的第四起指控张家门下某家店铺污蔑顾客偷窃之事了。

    地点、人物、作案手法全都高度一样。基本排除了报案人构陷的可能性。

    他的心情不免微妙,从堆得厚厚的纸张堆中抽出几分,走向了县衙的深处。

    许婶子口中的张家二爷,乃是张家主事人张复财的二哥。因为查出来参与了略卖人口,他也一并被押送到衙门的监狱里去。扶苏不多时就走了出来,手中的几份诉状上都用朱笔划上了一个鲜红的勾。

    张家老二承认了。

    四份情节高度相似的罪状,他否认了一份,还有第二份第三份,由不得随意抵赖。而况,扶苏还说了句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骗你的,其实坦白也从严。

    非是扶苏做人不道德,只是这些日子张家的罪行,光是审出来的就堪称罄竹难书。这么说吧,略卖人口甚至不是他们背负的最大罪名。污蔑他人偷盗,更是只算毛毛雨。

    更别提,还有许许多多因为缺乏证据而无法立案,只能成为悬案的诉状了。

    一天天下来,扶苏的指头磨出了茧子,才送走了闻讯想来告状之人。当中甚至有吴家村的。那人告完状后,扭扭捏捏地告诉他,他们把小贵人的泥塑像建好了。什么时候干透,什么时候开始供香火。

    扶苏:“……”

    你不提的话我刚忘掉。

    那人临走时一步三回头:“小贵人,别忘了常回吴家村看看啊!”

    扶苏:“嗯嗯嗯好好好。”

    待他走远了以后,旁边的苏轼立刻促狭地凑了上来:“真的不回去看看吗?”

    “想看我笑话直说。”

    不过,正因为扶苏没有回吴家村,导致好久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造型竟然那么雷人,想制止已经来不及,就像另一段因果报应了。

    现在他们的当务之急时是,把整理出的诉状编成卷宗,再挑出典型的素材编出第一期报纸。这个过程堪称书海漫天,苏轼一边做一边吐槽起来:“干完这个活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直接去刑部了。”

    “别急别急。”扶苏安抚道:“我今晚就给阿爹写信,让他再送几个帮手过来。”

    “帮手?谁?我可以点人吗?”

    扶苏别他一眼:“想得美。”

    当大宋朝堂是菜市场呢!还任你挑!

    “先把报纸弄出来吧,《求知报》云州特供版本临时主编。”

    苏轼听了这头衔,“唉唉”地叹着气。早知道不放下大话了。接手这工作相当难捱。罪人伏法是好事一桩,但看着十几年、二十多年才沉冤昭雪的前情,又让人心里难受。

    唯一的安慰是,司马光不在云州,所以他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编完内容之后,还有一些列麻烦,譬如说印刷的问题。云州此前从未有书局接过此事。最后还是段银儿中间牵了线——她藏证据的书局是她的乙方,留着印证据但没用上的那些银钱,全用来印了报纸。

    “如此方才叫用得其所。”她说。

    扶苏和苏轼没推据,亲口道了声感谢,然后就钻到书局的后院盯着雕版了,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四年前,《求知报》第一次诞生的时候。

    不过,他们的心态却截然不同。在汴京时,谁也不知道这一创举会不会成功,《求知报》会不会有人买账。

    但这一次,那些得以诉讼成功,又选择了公开登报的受害者们简直千盼万盼,隔几天就要来官衙,见人催一次。

    我/我女儿/我丈夫/我二婶的清白,什么时候才能白纸黑字地登在纸上?

    扶苏和苏轼千赶万赶,最终才在张家主犯处斩之日,把报纸公开发行出来。罪人处刑、清白昭彰,正义的声量同时放到最大,方才有意义。

    “号外号外,怀仁县张家共十七人砍头!今日公开处刑!”

    “张家二十年恶行首次全曝光!大宋小青天还怀仁县朗朗乾坤!”

    “原来这些人是被冤枉的!来看他们被张家陷害后的心路历程!”

    听到这些宣传语,是个人都心动着想买。赶了个早去看处刑现场的,更是无论认不认识字,都人手掏钱买了一份。

    白纸黑字,只要两个铜板,不算贵!

    就算不识字也没关系,买这玩意儿就为了两个字,解气!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处刑现场,看到彼此手中的《求知报》都一愣,交头接耳了起来。有的人甚至挤在一起,共看起一报,从中拼凑起认识的字眼,探究起文章的本意。

    “二……十……又有一个‘二’!”

    “这个字是生,俺认得的。”

    “是‘钱’字吗?我记不清了。”

    “二十三年前,张二财通过诬陷怀仁县居民及村民,勒索大量财物,败坏大量无辜者名声,用以弥补名下店铺亏空。本案受害人:白二丫、许二娘、周……”

    女子的声音清朗而洪亮,对着在场之人完整读出一整篇报道。她缓缓移开遮挡报纸的脸,正是养好身体,特地来观看仇人斩首的段银儿。

    许婶子登时激动道:“是俺!是俺!俺是清白的!”

    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赔着笑脸凑上段银儿的跟前:“姑娘,你刚读的这一段在哪儿?我回去就给人看!”

    段银儿给她指了出来:“在这里。”

    “在这,在这儿啊……”

    许婶子死死盯着那一行她认不得的字符,眼眶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333文学城 333wxc.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